为给出海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提供有力支撑,9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在专业服务机构的服务保障之外,作为“走出去”的主体,企业更应高度重视风险防范,以系统准备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在2025年服贸会上,澳洲会计师公会2021—2022年度中国华北区委员会会长、天职国际首席合伙人邱靖之表示,中企出海需重点关注合规经营、多元布局和市场信息的获取。
在邱靖之看来,构建全面合规的管理体系至关重要。中企出海需建立能同时满足中国本土及国际标准的合规体系。在法律合规的基础之上,企业应在ESG等相关领域主动采用更高标准的商业实践,从而在这些领域获取进入目标市场的“隐形门票”。多元布局可有效增强供应链韧性,中企出海可充分借势如自贸协定等政策工具优化供应链布局,升级供应商管理体系,提升运营稳定性。同时,企业要注重加强与不同市场的沟通协作能力,并积极与行业协会和商会互动,及时准确获取海外市场信息。针对不同市场间监管体系的差异,企业还要有针对性地建立合规响应机制,以更好地适应各地监管环境。此外,全球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和不确定性加剧了贸易争端和货币市场的波动性,可能导致企业跨境业务利润空间被压缩与波动性增大,企业需要加强对汇率风险敞口的管控。
针对中企海外运营的全程合规,邱靖之也给出了具体建议。
一是要全面调研目标市场的法律法规,筑牢合规基础。企业进入目标市场前,应将当地法律法规调研作为核心前置工作,并覆盖商业法律、税务规定、劳动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等关键领域,确保对目标市场的合规框架形成系统认知。针对法律环境复杂或法规更新频繁的国家和地区,企业可依托本地专业法律顾问团队跟踪法规动态、发布合规预警,避免因法律盲区陷入合规风险。
二是要搭建本地合规团队,完善协作机制。企业要在目标市场搭建法律合规管理体系,可在海外分支机构设立独立法律合规部门,优先配置熟悉当地法律体系、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专业人才。若暂不具备自建团队的条件,企业可与当地知名律师事务所签订长期咨询协议,借助外部专业力量处理日常合规审查与突发法律问题,构建“内部把控+外部支撑”的双重合规保障。
三是要强化合同管理,健全风险防控流程。合同是企业海外业务的核心法律载体,需重点强化其全周期管理。企业要根据当地法规要求定制标准化合同模板,从源头减少法律纠纷隐患,并建立覆盖“合同起草—审核—签署—履约跟踪”的全流程风险管理机制。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