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太科技IPO之路的垫脚石与绊脚石

发布时间:2022-07-08 17:59:06
来源: 《商业观察》
作者:王治山
阅读量: 3356

近期,不少负极材料厂商纷纷公告称将投资扩产,强化在负极一体化方面的产能优势。

《商业观察》注意到,负极材料市场“三大五小”中,五小之一的尚太科技,在其招股书中,也透露了投资建厂、扩大产能的消息。不过其重仓的仍是人造石墨。

凭借率先布局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近年来尚太科技发展迅速。但“一体化”所费资金庞大,势必增加财务成本侵蚀利润,其毛利率领先地位或将失守。

此外,过分倚重大客户、与供应商的财务数据“打架”等问题,也可能成为其IPO之路的绊脚石。

固守人造石墨

在招股书中,尚太科技透露称,将募资9.95亿元用于“年产7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

激烈市场竞争或许是尚太科技急于扩产的原因。“随着行业高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新参与者快速增加,现有参与者纷纷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研发和技术投入,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竞争的加剧可能导致产品价格的大幅波动,将直接影响公司的盈利水平。”招股书中,尚太科技如是说。

不过,扩产也带来产能过剩。随着主要生产企业产能扩张过快,将导致整个行业处于产能相对过剩的局面。同时,基于负极材料行业生产规模持续扩大,部分性能无法满足新需求的负极材料将面临应用领域窄化,市场需求降低的风险。尚太科技如果未能稳定优质客户,积极开拓市场,不断开发新产品以适应下游市场发展的需要,将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也认为,随着大量资本进入锂电材料行业,锂电负极厂家纷纷扩产,国内负极材料总产能迅速扩大的同时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而且负极材料整体的产能利用率并不高,结构性过剩显现。

值得注意的是,尚太科技负极材料产品的产能利用率连续3年不达90%,2018-2020年,利用率分别为89.17%、74.34%和66.64%,且呈下滑趋势。2021年1-6月,受市场需求回暖影响,产能利用率增至115.95%。

从市场情况看,当前主流的负极材料包括人造石墨、天然石墨、硅基负极三种。其中,硅基负极凭借其高理论容量、高能量密度、较好的倍率性能,被认为是理想的下一代负极材料。

在布局下一代负极材料方面,杉杉股份和贝特瑞布局较早,产品也较为成熟,且已实现并批量出货。此外,石大胜华,硅宝科技、杰瑞股份等公司扩产力度也较大。信达证券研报显示,杉杉股份已经完成第二代硅氧产品的量产,率先实现在消费和电动工具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且在动力领域已通过了客户的产品认证,有望迎来规模放量。

在产业链层面,根据GGII统计,我国硅基负极出货量由2015年的0.03万吨增长至2020年的0.6万吨,年复合增速达到了82%。特别是随着特斯拉、蔚来、广汽、奔驰等新能源车企,都表示最新车型使用含硅电池后,硅基负极的市场空间被打开。

而从招股书上看,尚太科技仍主攻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公司主要从事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自主研发生产,并围绕石墨化炉这一生产设备,供负极材料石墨化工序的受托加工业务。”

如何维持高毛利率?

在负极材料领域,尚太科技的毛利率一直高于可比同行。

数据显示,2018-2021上半年,尚太科技的负极材料毛利率分别为35.83%、40.63%和38.02%、36.73%;同期,可比5家同行毛利率的均值分别为29.25%、29.15%、30.36%、32.42%,尚太科技一直领先行业均值4到11个百分点。

不过,其产品单价并不高。2018-2021年上半年,尚太科技负极材料平均销售单价分别为3.04万元/吨、3.12万元/吨、2.58万元/吨、2.6万元/吨,销售单价逐年递减。

尚太科技在招股书中解释道:“与同行业相比,公司负极材料毛利率处于较高水平,主要系公司构建了国内领先的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所致……而减少委外加工毛利损失,也是公司毛利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资料显示,负极材料行业的主要经营模式分为,“以委托加工为主”和“一体化生产经营”两种。其中,一体化生产经营模式,是指厂商自建以石墨化为主的全工序生产线。

但“一体化”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到厂房建设、设备购置、培养专业化人才等方面。此外,负极材料的生产投资规模较大,厂商需要不断建设新的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能力,以适应目前下游主流锂电池厂商的需要,满足其对规模化生产的需求,从而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庞大的资金需求,限制了很多新进入者的发展,尚太科技如何保证自身的“例外”?

从财务费用上看,2018-2021上半年,尚太科技的财务费用分别为5.75万元、121.11万元、234.56万元和723.79万元,呈现逐渐增长趋势。其中,2021上半年的财务费用,超2020全年的3倍。

而从研发费用来看,报告期内,该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750.95万元、2,006.68万元、2,215.43万元和2,103.16万元,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重分别为3.73%、3.67%、3.25%、2.85%;这一比例均低于同期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值(同期该均值分别为4.48%、4.78%、5.05%、4.72%。)

一体化投产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而融资的增加也必然导致财务费用增加侵蚀净利润,再叠加较低的研发能力,和逐年递减的销售单价,尚太科技如何维持高毛利率?

大客户或成IPO绊脚石

《商业观察》还注意到,尚太科技还在招股书中,坦诚交代了其客户过于集中的风险。

数据显示,2018-2021年上半年,该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51.23%、68.39%、71.27%和74.24%。其中,对第一大客户宁德时代及其子公司销售金额,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16.77%、59.01%、57.73%和57.90%,占当期负极材料销售金额比重为73.88%、92.30%、79.39%和72.80%。

“公司对宁德时代及其子公司销售占比较高,主要为下游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较高所致。”尚太科技如此解释自身对大客户的依赖。

同时,尚太科技也坦诚道:“如果未来公司不能持续获得宁德时代及其子公司的订单,且未能及时拓展新客户,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而过度依赖大客户,或可构成阻碍其IPO的实质性障碍。

据2020版《首发业务若干问题解答》,监管对于发行人过于依赖大客户,重点关注的是其持续经营能力、独立性、关联关系、规范性、财务数据真实性等核心问题。

除了过分倚重大客户之外,若发行人有关联交易、利益输送、本身技术实力不强、财务基础薄弱等因素,可能导致监管质疑其可持续经营能力,甚至导致被否。

从这个角度看,尚太科技的上市之路或存变数。

据网易清流工作室报道,尚太科技与大供应商连续两年财务数据无法“印证”,双方披露的金额相差千万。具体来看,2018-2020年,尚太对第二大供应商中阳股份的采购额分别为3,943.56万元、6,141.00万元及6,198.33万元。而中阳股份年报披露的销售额分别为3964.57万元、7257.04万元、7415.35万元。

2019、2020连续两年,双方披露的数据差额逾千万,约占双方交易额的1/6。但在双方年报中,均未就该“偏差”给出解释。

而客户宁德时代,除了给予尚太过亿营收外,前者旗下子公司长江晨道还间接入股尚太科技,持股15%。此外,宁德时代及其子公司甚至直接牵制了尚太科技的经营资金,仅2019年,对宁德时代方的应收账款,就占总应收账款80%以上。

对尚太科技是如何维系高毛利率以及IPO进程等问题《商业观察》继续给予关注。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