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数字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新定义全球价值链构成与运作机制。始终在促进国际贸易、技术交流、文化传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会展产业,如何面对数字经济时代的转型浪潮?
9月11日,以“数字重构价值链,协同共创新生态”为主题,由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首都会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国家会议中心等单位承办的第四届国际会展经济发展论坛在2025年服贸会期间举办。论坛上,嘉宾们围绕会展业发展格局演变、数字化赋能、绿色低碳、智慧场馆等业界重点关注的趋势性问题分享经验,交流思想。
拥抱数字经济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正成为推动服务贸易结构优化的重要引擎,与之相伴的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会展产业的深度交融。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原副会长张少刚表示,这一演进催生了数字化新质生产力,大量的数字化创新实践使会展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信息枢纽与资源整合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业界必须认识到,会展产业在借助数字化生产力实现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征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要着重加强强化政策保障、深化协同创新、壮大市场主体等方面的工作。”
“新技术不仅改变了展览的形式和体验,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机遇,依托数字重构、协同创新,专业展览高质量发展的前景广阔。”中国铸造协会执行副会长高巍预测,随着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未来数字经济将在全球经济治理、市场开放度和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产生更加显著的影响。
英富曼会展集团(中国)董事、副总裁张明乐观地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对数字化经营极为重要,会展业在数字化转型发展方面的探索能够帮助业界不断解锁数据洞察能力、拓展知识内容边界,从而通过数据驱动更好地实现客户体验与商业价值提升,这一切都将为会展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重要动能。
加速转型升级
如何让会展业在立体化展示中国形象、多方位传播中华文化、深层次阐释中国理念上发挥更大作用,在推动全球产业链升级、价值链重塑中释放出更大效能,也是与会嘉宾讨论的重点。
为促进展贸深度融合,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王雪坤建议应从三方面协同发力:一是强化展会平台功能,构建支撑贸易强国建设的展览生态。二是推进“智会智展”,以数字化重构会展全场景。三是促进内外贸融合,畅通双循环。王雪坤说,展览是服务贸易的“加速器”和“显示仪”,服务贸易是展览业的“内容引擎”和“价值延伸”。二者相互促进、深度融合,才能共同推动中国从展览大国加快迈向展览强国。
作为北京市唯一一家以会展业为主业的市属国企,北辰集团多年来始终坚持打造全产业链会展运营服务品牌,通过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构建生态化体系、推进数智化赋能深耕会展业。北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杰表示,未来,北辰集团将持续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功能,积极构建“会展+”生态体系,探索“会展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助力首都会展业转型升级、中国会展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球会展业协同进步。
千年古城绍兴近年来选择以会展打造产业和文脉融合的“城市IP”,今年是其首次借助服贸会展览展示与论坛双平台全面推介自身会展经济创新成果。据绍兴市商务局副局长李芳介绍,文化资源是发展会展产业的独特优势。在文化与会展融合方面,绍兴以“一会一文化主题”为抓手,通过“文化IP+会展场景”模式打造特色会展品牌;将王阳明故里、青藤书屋等古宅书院作为高端论坛举办地,把东浦黄酒小镇、安昌古镇拓展为产品展陈空间,并创新推出“行走的展会”模式。例如,中国兰亭书法节组织参会者沿“浙东唐诗之路”开展文化采风,纺博会设置“面料设计进古镇”特色路线,带动参会者平均停留时长提升15%,实现了展、产、文、旅深度融合。
由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撰写的《2024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2.0》以及由北辰会展研究院创新编纂的《中国展览指数报告(2024)》分别在论坛上发布,系统分析了会展行业在消费复苏、数字化浪潮下的发展态势,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撑。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