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错话费应可退回

发布时间:2022-07-21 10:50:49
来源: 经济日报
作者:李苑
阅读量: 3983

  日前,北京一市民在移动支付平台充话费时,因输错号码误将1400元话费充至他人手机号,追回无果,引发关注。不少网友表示曾有过同样经历,有的误将话费充到空卡或弃卡,连被充值者都联系不到;有的是被充值者以各种理由拒绝退还,最后只能认栽。

  错充的话费为何难以追回?一是与运营商充值规则有关。通过充值卡缴费的,由于充值卡无记名,一经使用无法退还。通过移动支付平台充错话费,一般也无法拦截;二是与平台的责任意识欠缺有关。作为第三方的移动支付平台,目前能提供的话费充值服务仅限于充值本身;三是与维权成本太高有关。有些案例数额不大,甚至都不够诉讼费用,但要找律师、举证、向法院提起诉讼等,需要付出不小的诉讼成本、时间成本等。

  充错话费真的没有解决方案吗?如今充话费的途径很多,包括去营业厅直接缴费、购买充值卡、移动平台支付等。但若在营业厅缴费,由客服人员失误导致的错充是可以追回的,这也说明充错话费的返还在技术层面具备可行性,而是在规则制定上存在一些漏洞。

  堵住漏洞的关键,在于运营商。运营商应厘清利益关系,进一步明确相关责任范围。要提供高水平的技术服务,同时应建立更人性化的机制。比如,在充值确认前提供二次信息核对,再次提醒号码等重点信息;提供充值话费到账延时服务,让充值者有时间撤回错充的话费;或是在错充发生后,有相应机制协同双方转移话费,尽量不给充值者和被充值者造成负担。

  尽管错充话费的主要原因是充值人自身操作的失误,但对于移动支付平台而言,是否充分履行提醒、告知义务,是否尽到核对责任,以及出现错充时是否能够提供解决方案和后续服务等,也考验着平台能力和责任心。对此,平台若能建立相应提示和补救措施,以多一步的精细化服务来提高消费者满意度,不失为一种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方法。充值者也不要惧怕麻烦,应拿起法律武器积极维护自身利益。比如,可依据合同法中存在“重大误解”为由,向运营商提出撤销合同请求,或根据民法典以“不当得利”起诉被充值者等。总之,应多措并举,不断完善相关工作机制流程,采取切实措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