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观察》记者 赵现垒
4月28日,“地震科普 携手同行”应急物资柜捐赠仪式在河北省高邑县第三中学举行。捐赠仪式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资创新体育发展专项基金、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联合主办,高邑县教育局和北京步客思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高邑县教育局局长牛会杰主持会议。
这场由政企社三方联动的公益行动,不仅是基层防灾能力建设的关键落子,更折射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安全治理的创新路径。
政企社协同的“应急生态链”构建
仪式现场,61套银灰色应急物资柜整齐陈列,内置急救包、破拆工具、强光手电等28类应急设备,柜体嵌入电子屏实时显示物资库存。北京步客思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孝良展示可视化管理系统:“通过县域云平台,教育局可动态调配各校物资,战时响应效率提升70%。”这种“硬件捐赠+数字管理+教学赋能”的模式,突破传统公益捐赠的单一性,形成“物资储备-科普教育-应急响应”的闭环生态。
校园场景中的防灾能力“孵化”
“这不是简单的设备发放,而是将应急教育融入日常教学。”高邑县教育局党组书记郭若章透露,后续将在5所试点校开设“防灾微课堂”,利用物资柜开展沉浸式逃生演练。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正指导学生操作应急绳结模拟器,这种“可触摸、可实操”的教具设计,让抽象的防灾知识转化为具象技能。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专家指出,校园作为人员密集场所,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能实现防灾意识的指数级扩散。
社会力量参与的可持续性探索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捐赠的物资柜维护采用“政企共担”机制:企业提供5年免费运维,教育局设立专项基金保障后续升级。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资创新体育发展专项基金主任刘建锋表示,将发起“百城千校”应急能力提升计划,通过公益基金撬动社会资本,预计3年内覆盖全国500个县域。这种“政府引导-企业主力-基金托底”的模式,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提供了可复制的商业向善样本。
站在校园操场远眺,新安装的应急物资柜标识醒目。正如郭若章所言:“当应急设备成为校园标配,当防灾知识成为必修课程,我们才算真正筑牢了基层安全的‘铜墙铁壁’。”这场发生在县城中学的捐赠仪式,或许正悄然开启基层应急管理现代化的新范式。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