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厚积薄发中挺进科技创新无人区

发布时间:2025-11-05 10:00:29
来源: 北京日报
阅读量: 155

“创新可能不是被计划的,但一定是被哺育、引导和催生的。”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广度,迎来一场科技创新的大爆发。这不是一夕“开挂”的偶然,而是厚积薄发的必然。秉持长期主义,发挥制度优势,调动各方力量,我们定能将发展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神舟飞船弦鸣不辍,再度叩问苍穹;南极科考劈波斩浪,远征冰封大陆;核能科技又迎突破,铸就能源基石……近段时间,我国硬核科技捷报频传。从深邃太空到万里极地,从“最快纪录”到“世界唯一”,东方智慧正以磅礴之力,在探索人类未知的征程上书写崭新答案。

诚如观察者所言,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广度,迎来一场科技创新的大爆发。这些重大突破不是单兵突进,而是设计研发、精密加工、系统集成、场景落地的全维度立体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环环相扣,由前沿技术驱动,那些处于萌芽阶段的产业,不仅具有前瞻性、引领性,且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未来发展的新趋势。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创新不仅是国家实力的跃升,更将重塑产业生态和生活图景,最终造福于我们每一个人。

中国何以迎来“创新爆发期”?这不是一夕“开挂”的偶然,而是厚积薄发的必然。设立发展目标,提供政策支撑,加大资金投入,注重人才积累……中国始终遵循科技发展规律,一步一个脚印地追寻着星辰大海。“天宫”常态化运营,源自三十多年前的“三步走”战略布局;极地事业从“破冰入场”到“全域布局”,靠的是四十余年斗冰卧雪打磨出的过硬本领。换言之,今日我们所见的硕果,其种子已在五年、十年甚至更早前种下,并被一代代科研人员精心培育与呵护。这份穿越时间的定力与坚韧,正是中国科技向新而行的基础与底气。

“创新可能不是被计划的,但一定是被哺育、引导和催生的。”“十五五”规划建议中,46次提及“科技”、61次提及“创新”、6次提及“新质生产力”,“采取超常规措施”的表述,更可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雄心。环顾世界,局势复杂、变乱纷繁,关税大棒与“小院高墙”极大阻碍着国际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流动。目前,中国创新成就有目共睹,但原始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虽然在一些领域从跟跑变为并跑乃至领跑,但在前沿领域深入“无人区”,每一步的难度也会倍增。实施超常规科研攻关,是中国克服种种外部不确定性,保持发展节奏,实现既定目标的必要之举。

科技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每一次划时代的科学突破,每一次颠覆性的技术革命,无不重塑全球创新版图与竞争格局。“十五五”规划建议在“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这一项里,专门提到了“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也为接下来的发力划出了重点。“从0到1”,这场注定漫长又寂寞的马拉松,呼唤自上而下形成攻关合力。比如,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探索经费松绑、成果转化等改革举措;大力涵养科学、包容、理性的社会氛围……秉持长期主义,发挥制度优势,调动各方力量,我们定能将发展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创新中国”是自主的、自信的,也是开放的。我们深知,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科技合作日益紧密,形成了难以分割的创新链条。无论是基础性、长周期的探索研究,还是分工复杂的高科技产业,谁都不可能在高墙壁垒中成长,必须在交流协作中壮大。海纳百川、合作向前,方能“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创新指数首次跻身全球前十,24个创新集群成为全球百强,活力涌动、潜力无限的市场吸引着全球科技企业与创新人才前来投资兴业、交流合作。向自主创新要动力,以开放合作增活力,我们收获的将不仅是一个强健的自己,还有更多共谋发展的好伙伴和真朋友。

神舟二十一号奔赴太空,而就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历史展览馆,东方红一号卫星1∶1模型依旧泛着金属光泽。新老故事里,承载的是中国人奋斗不息、接续向前的“超时空浪漫”。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以时间播种,用耐心耕耘,在科技创新的新远征上,我们必将书写更多奇迹。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