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智慧平台筑牢安全生命线

发布时间:2025-06-30 10:53:20
来源: 中国化工报
阅读量: 452

在连续11年稳居“中国化工园区20强”的背后,一座聚焦发展高端新材料产业的综合型化工园区应如何筑牢安全发展的生命线?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用一套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的综合智慧应急监管平台给出了答案。

“自运行以来,平台累计闭环处置有效安全报警3592次,及时预警风险7次,通过构建‘线上智能预警+线下精准处置’的融合体系,园区正在以智慧化的监管方式为我国化工园区发展提供经验。”近日,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智慧化平台负责人陈海英表示。

智慧平台:涵盖七大基础功能

2019年,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启动综合智慧监管平台建设;2020年5月,一期工程投入运行并进入24小时值班值守的平战结合管理模式;同年10月,园区获得“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称号。2022年,该园区进一步对标应急管理部关于重大安全风险防控的要求,追加资金对系统功能进行升级。

目前,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综合智慧应急监管平台涵盖七大基础功能:一是安全基础管理模块通过信息汇聚、统计分析等方式实现园区内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状态评估;二是重大危险源管理模块全面覆盖园区、企业和重大危险源,为园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三是双重预防机制管理模块则构建园区企业风险清单,明确风险等级与管控措施;四是特殊作业管理模块通过视频智能分析和移动单兵设备辨识预警危险及隐患,可智能调度和协调作业;五是封闭化管理模块实现对园区公共区域外来风险的实时监管,形成封闭化管理体系;六是敏捷应急管理模块采用平战结合的管理模式,平时应急保障有序,战时应急处置高效;七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监测预警模块完成对园区内气体泄漏监测预警、公共管廊安全风险监测、公用工程安全风险监测以及相应的报警闭环处置。

据陈海英介绍,该平台的创新实践吸引了全国各地20余批次的同行前来考察“取经”。园区还深度参与《化工园区智慧化评价导则》的制定工作。

智能眼睛:24小时不间断巡航

“24小时不间断巡航的5台高空瞭望、3台鹰眼及2台大范围速扫设备是园区的‘智能眼睛’。”陈海英介绍说,这些设备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热成像报警功能相结合,达成园区日常监管与应急场景下的秒级定位。平台可全天候对园区内全部企业进行安全巡检,对园区运行的整体安全态势、报警监测、风险承诺等指标进行评分,实现安全报警的闭环管理。

针对园区内的重大危险源区域,平台通过接入121路摄像头,设置1561个涵盖温度、液位、压力、有毒可燃等指标的企业安全点位,对重大危险源、重点监管工艺及危化品进行实时在线重点监管。目前,平台已实现平均每5分钟对2000路视频进行智能巡查。

针对企业生产运行效果,平台设置了双重预防机制管理体系,整合企业数据并进行自动分析,对企业进行四级量化评价并开展定期检查与监督提醒。针对运行不达标企业,平台诊断后将告知管理人员,网格员线下督导并录入检查记录,形成线上线下融合机制。

此外,平台还审批、管理、分析特殊作业流程,并配备视频监控,对第三方单位准入、人员证书核验、应急物资定期巡检等内容自动分析并预警,为园区安全监管保驾护航。

实战砺剑:企业隐患整改率达100%

历经实战检验,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综合智慧应急监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闭环管理,已展现出安全防控效能与深远的治理价值,为园区行稳致远铺就了安全基石。

该平台高效打通园区内24家危化品企业“五位一体”安全信息化平台对接路径,全面收录了企业静态数据和生产过程中的动态数据,实现企业数据信息的一键搜索,即“点”即查,即时了解,做到数据信息一张图,为监管工作人员信息数据的互通和对接提供便利。

为辅助安全日常监管,园区成立应急指挥中心,在“建”中“用”、在“用”中“改”,不断优化提升平台各项功能,累计优化功能项120余处,企业隐患整改率达100%。

通过打造先进的风险监测预警模型,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已全面整合并构建了智慧化功能应用体系,为园区内各个部门提供一体化、高效能的信息化辅助支持,促进了园区在安全生产流程监管、环境保护与治理以及治安与消防管控等多个维度上的精细化管理水平跃升。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