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蒋昌俊:数字技术为重塑国际经济金融新格局开启“机遇之窗”

发布时间:2022-03-02 15:02:18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樊中华 高志苗
阅读量: 1310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也是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网络计算专家蒋昌俊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指出,中国应抓住数字技术带来的变革机遇,利用线上线下新经济金融的先发优势,主动作为,构建全球经济金融的新规则体系,为未来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密切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争夺数字经济金融国际“话语权”

  在蒋昌俊看来,当前,数字技术的发展已开始注重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的深度、正向交互。对于这一必然的发展趋势,不仅要关注以数字孪生将现实社会进行虚拟仿真,构建起数字世界,更要以数字原生在虚拟世界生产新知识,以反馈和指导现实世界的运行。

  这使得数字经济金融成为一个良好的“落点”。蒋昌俊指出,例如面对系统性金融危机的防范难题,可通过数字金融模拟平台,构建起与完整的、与现实世界相对等的虚拟经济金融系统,在其发展演进中,观察研究其中从微观到宏观的逻辑关系、演化规律、传导链条等,发现可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的薄弱环节和危险因素,从而在现实世界中进行调控和防范,最大程度避免真实世界发生严重后果。

  蒋昌俊认为,在数字金融经济领域进行“虚实世界交互”的深入探索,是中国重构世界经济金融格局的难得机遇。

  “传统金融体系的话语权,包括当前世界通行的金融规则、全球性的金融组织机构,乃至交易清算系统都掌握在欧美国家手中,但同时,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和数字经济已走在全球前列,例如中国的第三方交易防欺诈系统,赔付率仅为百万分之五,远远领先于国际,并形成了ITU在风控技术领域的第一个国际标准,已为东南亚国家及部分欧洲国家所采纳。”蒋昌俊说。

  因此,蒋昌俊认为,在数字新金融时代,中国应该也必须有所作为,在基础理论、核心技术、标准专利、政策支持上率先实践,掌握新规则制定的先导权,“数字人民币及其交易清算系统和安全保障的研发也是其中重要一步。”

  蒋昌俊指出,上海作为全球经济金融高地,同时也是国际科创中心,在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发展数字经济金融、代表中国争取该领域话语权上,既有得天独厚的基础,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善管、善用让“未来技术”健康发展

  2022年开年,中国《“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发布,指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

  “当前发展数字经济,首先应瞄准确定适合的重点领域,有的放矢地推进,”蒋昌俊建议,那些在现实世界无法做到,而虚拟世界可做到的事情,在现实世界落后,而虚拟世界可实现跨越发展的领域,都应进行重点关注。

  但他同时建议,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政府先行一步的引导与治理至关重要,“一是避免一放就开一管就死,应对前沿理论开展积极研究,同时对其应用进行管控;二是上海可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在时尚设计、数字金融等重点领域进行创新试点,同时要警惕技术区分度,从而增强资源投入效率;三是在宏观政策上引导人才资源聚集,同时支持科学家去做前瞻性研究。”

  例如被广泛讨论的去中心化虚拟货币,蒋昌俊认为,作为区块链的一个应用方向,当前虚拟货币的算法技术掌握在少数专业人士手中,其如何作为社会公共资源能为所有人共享,使区块链“用数学方法让社会更加公平”的核心价值得以凸显,不仅需要技术层面的进一步深入,更需要完善的应用和监管机制建设,“使之发挥正向积极的作用,而不是成为少数人的投机工具。”

  蒋昌俊指出,上海应在近年来良好的数字技术发展态势下,抓住基础理论原发原创和应用场景需求牵引的“两头”来倒逼中间的核心技术发展,“只有根深、叶茂,树干才能愈加粗壮、扎实。”

  例如未来数字经济金融领域的突破创新,需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多学科合作,以及政企学研的多领域协作。

  “这一是因为当前真实社会的经济金融系统已经极其复杂,主体和角色很多,大量金融衍生品被设计出来,如果不能完全厘清其中逻辑规律,就容易导致偏差甚至失控。”蒋昌俊解释称,因此构建线上线下、更加复杂的数字金融体系,需要多学科多领域共同梳理其中逻辑关系,为风险防范形成重要支撑。

  此外,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打造基础扎实、系统安全、交易蓬勃的数字经济金融体系至关重要。“数字技术能走多远,有赖于诸多学科的创新进步和相互渗透支持,正如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三起二落’,当前数字技术相关理论中不排除存在关键核心问题,仍需要基础自然科学的不断突破方能水涨船高。”

  “同时更重要的是,随着全球化加深,如系统性金融危机更易波及全球,自然科学语言作为人类的‘通用语言’,更具客观性,也更易为各国彼此理解,形成通力合作的命运共同体。”蒋昌俊说。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