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浙江独角兽到生态构建者 解码「全病程管理」战略背后的万亿级破局逻辑

发布时间:2025-04-25 14:53:15
阅读量: 551

为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创新浙江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创新浙江”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深度挖掘和充分展示浙江省内具有高成长性与创新潜力的优质企业。

image.png

第九届万物生长大会现场

4月24日,第九届万物生长大会组委会正式公布《2025年度浙江独角兽企业榜单》,榜单显示浙江共有55家独角兽企业,成为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代表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的前沿方向,对于驱动产业链集聚、吸引生态合作伙伴与交叉型人才、提升城市竞争力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数字健康领域领跑者企业微脉,连续四年蝉联省独角兽桂冠,成为浙江数字经济与生命健康产业深度融合的典范。从首创“全病程管理”模式破解医疗供给侧改革难题,到发布CareAI智能体开启AI健康管理新纪元,这家扎根浙江的独角兽企业,正在重构14亿人口大国的健康管理服务基础设施。

2025浙江独角兽企业榜单

沉淀・蓄力

从“连接”到“赋能”,定义中国医疗服务全新生态

在这场关乎全民健康福祉的医疗生态重构战中,微脉的战略选择彰显着浙江企业的创新基因。

据悉,微脉成立于2015年9月9日,早在“互联网+医疗”野蛮生长时期,微脉便敏锐洞察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面临病源获取、成本控制、服务创新三重挑战,毅然跳出医疗信息化与轻问诊等红海,聚焦“四后”(诊后、检后、术后、院后)管理空白,进行医疗健康服务供给侧改革,构建“线上+线下”“院内+院外”“随机到专属”“单次到周期”“人工到智能”的全病程管理模式。

微脉用十年时间书写了一部中国管理式医疗进化史——业务覆盖全国30+个省,上线280余座城市,合作医院超2500家,累计服务人次超10亿,20万名医生在微脉上提供20000+种医疗健康服务SKU,成为全国合作医院最广、覆盖病种最全、管理患者最多的全病程管理服务平台,满足全人群、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需求。

image.png

当《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掀起医疗健康服务升级革命,微脉又率先基于AI构建的全病程管理多层次服务体系(SLA)显现出战略前瞻性。通过服务创新、技术应用与产业协同的三重赋能,推动医疗机构实现服务供给质变——从“基础服务”迈向“优质体验”。微脉不仅优化院内服务流程,更将健康管理的触角延伸至院外,构建全周期、全场景的服务闭环,让每一位患者都能享受到“有温度”的健康管理服务体验。

精进・突破

以AI+全病程管理 引领人工智能健康管理新生态

久久为功 健康向新。去年底,浙江省经济与信息化厅为微脉全病程管理人工智能研究院颁发“省企业研究院”认证。更为关键的是,这是全省唯一一个聚焦健康管理领域的省级研究院。

依托这一权威背书和技术积淀,微脉自主研发国内首款健康管理智能应用——CareAI,并构建全病程管理智能体应用矩阵,现全面开放应用,引领AI健康管理新潮流。

区别于通用大模型,CareAI 投入10亿医学文本及百万例个案管理数据、通过百位个案管理师参与RLHF监督训练,深度融合医院脱敏数库与医疗业务场景,构建全病程管理智能体应用矩阵,覆盖互联网医院、公众号、小程序等多元化入口,为患者构建“诊前-中-后”全流程服务闭环,延伸诊疗价值链和医疗健康服务链条。

CareAI智能体应用矩阵

据悉,为推进全病程管理规模化应用,微脉持续加码AI研发投入,携手协和、华西、浙大、湘雅等国内顶尖医学团队协作,持续探索全科疾病管理路径,加速AI+健康管理生态的落地进程。

站在数字健康产业爆发的前夜,微脉正以3个战略支点撬动健康管理领域变革:研发国内首款健康管理智能应用CareAI、构建近百个全病程管理智能体、覆盖1000+种疾病管理路径,以数智化技术打破地域藩篱,让优质医疗资源如活水般流淌至每一寸土地,践行“健康中国”战略中“人人可享、人人可及”的普惠愿景。

连续多年蝉联浙江独角兽企业榜单,微脉以创新实践为行业变革写下生动注脚。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这家数字健康领军企业以“开放·共生”为合作理念,联合医疗机构、科研院所、保险机构及健康管理服务商等生态伙伴,加速构建AI健康管理服务新范式,通过持续性技术突破、服务模式创新与生态协同升级,为推动中国医疗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