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破壁,出海提速:科力装备日本控股子公司成立,双轮驱动掘金全球市场

发布时间:2025-10-23 13:36:22
阅读量: 155

科力装备(301552.SZ)加速全球化布局。

10月22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出于公司国际化战略布局的考虑,科力装备与日籍自然人今井康雄先生在日本投资设立Keli Automotive Parts Japan株式会社,投资总额300万美元,公司以自有资金出资156万美元,持股比例为52%;今井康雄先生出资144万美元,持股比例为48%。近日,公司已完成境外控股子公司的注册登记手续,并领取了注册证明文件。

此举标志着科力装备在全球化布局上迈出了新的一步,也意味着公司有助于更好开拓日本及东南亚市场,扩大公司业务规模,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力与长期持续发展能力。

科力装备全球化布局再落关键一子

科力装备作为汽车玻璃总成组件供应商,专注于风挡玻璃安装组件、侧窗玻璃升降组件、角窗玻璃总成组件等核心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广泛应用于传统燃油车及新能源汽车领域。

近年来,中国汽车出口量持续增长,海外市场已成为众多车企重要的销量增长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其中,本土化生产正成为车企及零部件企业实现持续增长的关键策略。

通过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车企及零部件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贸易壁垒、降低运输成本、贴近市场需求,从而提升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科力装备正是典型代表。随着汽车市场规模扩大和全球化采购规模的增长,公司持续深入海外布局。此前,科力装备已在美国设立了子公司,覆盖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市场,形成了24小时即时反应能力。针对美国市场,科力装备表示,公司采用灵活的贸易模式与本土化布局相结合的策略。

此次公司成立日本控股子公司,将依托中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完善的汽车产业链,进一步巩固其国际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效率。

研发创新构筑全球竞争护城河

伴随着像科力装备这样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海外市场接连交出亮眼成绩单,一个关键问题自然浮现:它们凭什么在全球竞争中撕开盈利口子?

答案并非偶然,除了中国车企出海的带动与本土化布局,技术突破也成为关键。

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科力装备研发投入1646.05万元,同比增长28.73%。资料显示,截至6月30日,科力装备IPO募投项目“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已经完成投资进度77.62%,待项目投入使用,公司研发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其中,公司持续加大新材料领域的研发投入,聚焦材料创新与性能突破,致力于解决行业痛点问题和“卡脖子”问题,逐步构建公司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

日前,公司更是投资设立子公司微纳新材,致力于高技术壁垒的纳米涂装系列材料的研发与制备。其中,吸光涂层技术已完成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全流程技术突破,将根据市场需求逐步量产。

作为公司独有的抗VOC污染吸光涂层技术,成功解决了汽车辅助驾驶摄像头区域VOC污染的行业痛点问题,技术指标行业领先。已量产小米YU7,小米SU7正在切换,新定点大众、吉利、奇瑞项目。伴随公司在新材料研发领域布局的落地和完善,不仅有助于公司在新能源汽车渗透提升下,普及辅助驾驶新技术,还有助于公司打开新能源、低空经济、光学、消费电子等更多赛道。

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科力装备通过设立日本控股子公司,再次展现了其坚定的全球化雄心。这不仅是其继布局北美市场后的又一关键落子,更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向“全球本土化运营商”转型的生动缩影。

展望未来,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出海已进入新阶段。企业不仅需要具备快速响应和成本控制能力,更需建立跨文化的全球运营能力和本地化服务网络。科力装备积极推进美国工厂生产,并设立日本控股子公司,正是对这一趋势的积极应对。

随着其“汽车零部件+新材料”双轮驱动战略的深化,科力装备有望在波澜壮阔的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成为中国供应链崛起的重要注脚。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