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非有道 | 他用5000次冲洗守住安全第一关!

发布时间:2025-11-20 11:59:54
阅读量: 188

清晨,某德康洗消站。当第一缕阳光刚刚照亮场地,待洗消的车辆已经排起了队。洗消棚里,水枪“唰”地一声喷出水柱,小杨的一天,就在这熟悉的声音中开始了。

水流冲击车身噼啪作响,他的手臂稳稳把控着水枪,眼神跟着水流仔细扫过车辆的每一处缝隙和凹槽。“一点泥垢都不能留,”他说,“我们这里,就是生物安全的第一道关。”

01 从“做生意”到“守大门”,他在这里找到新坐标

“我之前在广东做工程建材生意,时间自由,但作息不规律,人也瘦。”2022年,因建筑行业不景气选择回到家乡的小杨,在表哥的推荐下,加入了德康,成为一名洗消岗操作员。

这份工作的挑战是实实在在的。“最开始觉得特别累,高压枪后坐力大,车辆多的时候,重复性工作让手臂发抖,拿东西都费劲。”身体的累可以慢慢适应,但心里的那根弦,他一直绷得很紧。

“来的车辆杂,不是所有司机都守规矩,常有人请求通融。”但小杨心里很清楚:“规矩不能破,标准必须统一。”说话时,他正弯腰检查货车底盘,手指抹过钢梁凹槽,再次确认干净了,才直起身。他坦言,这份工作让自己变化很大,“生活规律了,身体也强壮了,更重要的是,感觉自己守着很重要的一关。”

02 紧盯“看不见”的风险

白天跟着老员工学,下班后后他也总习惯对照站点看板上的流程标准自己琢磨。他虚心请教省力技巧,用心思考如何实现无死角洗消。“病毒看不见摸不着,必须尽最大努力消毒到位。”这是小杨一直记着的话。

正是这股认真劲,让他发现了一个隐藏的清洗死角——货车下梁的凹槽。 那里空间狭窄、位置隐蔽,常规的清洗工具根本清洗不到位,凹槽深处的污垢和残留根本无法彻底清除,成了实打实的清洗死角。

“这里洗不干净,前线小伙伴付出的努力可能都会付之东流。”小杨意识到这个死角可能影响整体洗消效果,他没有犹豫,立即向领导反映了情况。还结合自己的操作经验,主动提出了一个建议:能不能加装一个能伸进凹槽的U型弯头?

公司非常重视,很快,新配件便送到了站点。难题解决了,清洗效果更彻底了。提起这件事,小杨很感慨:“公司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很给力,只要是工作需要的,都会尽力支持我们。”

03 团队心里有杆秤:你的工作,我们帮你顶着

“最美洗消点”的荣誉,便是对小杨及其团队工作的最好肯定。但在小杨看来,这都归功于团队每一个人的付出。“我们站点洗消量很大,最多时平均每人每月能达200多台,大家都很累,但没人会撂挑子。”

团队间的默契,往往就体现在这种时候。有一次,一位同事因急事临时请假,没人特意安排,大家却自然地分担了他的工作。“你的工作别担心,我们给你顶着。”小杨利落地换上装备,接过了最耗时耗力的消杀任务。“大家互相帮一把,很正常。”他笑着说。简单一句话,背后是团队之间那份沉甸甸的信任。

如今,小杨对这份工作充满了热爱。每天上班前一个小时,小杨的身影就已经出现在岗位上。他会提前检查好当天要用的设备,梳理工作流程。休息时,他总爱凑在经验丰富的老员工身边,学习器械维修技巧,其他站点的工具坏了,也总会打来视频来找他们帮忙。

从曾经的建材生意人,到如今猪场生物安全的“守门员”,小杨在洗消岗上找到了新的价值。黄昏时分,又一辆彻底洗消、贴好封条的车辆缓缓驶离。小杨的身影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坚实。

近五千次挥动水枪,他将重复变成了习惯,将习惯淬炼成了标准。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但他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让每一次冲洗都充满力量。这道由责任心筑起的防线,也因此而坚不可摧。(德康)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