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个人形机器人高交会上卖萌
2025年11月,盛视科技的人形机器人Nao作为全球顶级仿人智能机器人代表,在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福田展区参与舞蹈节目互动展示。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卖萌的机器人不仅仅是人类第一个人形机器人,还是全世界顶级高校的机器人教育的鼻祖,而他的前主人更是赫赫有名的孙正义。
世界第一个机器人落户深圳
作为Nao机器人的母公司,Aldebaran可不是初出茅庐的小作坊,它是2005年成立于法国巴黎的人形机器人先驱,其Nao、Pepper系列早已成为全球STEM教育和商业服务领域里的明星产品。数据显示,仅Nao机器人的全球部署量就超过2万台,被数千所高校用作人工智能教学工具;而擅长情感识别的Pepper,更是在零售、医疗等场景里频频亮相。而他的前主人更是赫赫有名的资本大鳄孙正义。就是这样在人类机器人历史上如此重要的机器人,被深圳的一家上市公司盛视科技收入麾下,成为该公司机器人军团中的一名员工。
孙正义投入1亿美元重仓Nao黯然离场
2012 年,孙正义看中了 Nao 机器人的研发企业 —— 法国 Aldebaran 公司,其研发的 Nao 机器人当时已在人形交互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且已在全球售出约 3000 台。孙正义推动软银以 1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该公司约 80% 的股权,并以此为基础组建了软银机器人公司,后续还支持该团队研发了 Pepper 等后续款机器人,但核心资产中仍包含 Nao 机器人相关技术与产销体系。
收购后,软银虽着力推进 Pepper 等新机器人研发,但 Nao 机器人虽保持稳定市场需求,却长期未得到重点升级,其平台在新兴竞品的冲击下逐渐老化。同时,软银寄予厚望的 Pepper 机器人商业化不及预期,最终于 2021 年左右停止生产。这一系列问题导致公司经营陷入困境,自 2019 年起累计债务约达 1.6 亿美元,2022 年软银已选择退出相关运营,将已裁员近半的软银机器人欧洲公司出售给德国联合机器人集团(URG),并将公司名称改回 Aldebaran。后续 URG 也于 2024 年停止为 Aldebaran 提供资金,该公司最终进入破产程序,而孙正义及软银在此前出售资产后,已彻底与 Nao 机器人所属的这一业务板块切割,相当于以放弃 1 亿美元初始投资及后续隐性投入所对应的资产权益,完成了这场不成功的投资离场。
50个国家550所高校用Nao培养AI人才
从诞生Nao机器人被全球50个国家550所顶尖高校及实验室应用于机器人学、人工智能、康复医学等研究领域,并在2007年成为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标准平台组比赛指定机型。Nao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完成20台机器人集体舞蹈表演,被选为巴黎馆吉祥物,后续在浙江大学等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用于工程实践课程教学。该机型通过编程可实现物体分拣、肢体康复训练等任务,并在"Nao机器人线上竞赛"中作为高校参赛平台。
Nao是在学术领域世界范围内运用最广泛的类人机器人。法国Aldebaran Robotics(阿尔德巴兰机器人)公司将Nao的技术开放给所有的高等教育项目,并于2010年成立基金会支持在机器人及其应用领域的教学项目。
1700个世界顶尖科研机构用Nao做ai研究
而Nao的多用途是基于它可以通过现成的指令块进行可视化编程,因此它允许用户探索各种领域、运用各种复杂程度的编程程序并达到用户想要体验的各种不同效果。教学用机器人通常是有趣、有挑战性和能激发想象力的。
据悉,超过1700个Nao已经被全球30个国家的450多所顶尖高校和实验室购买作为研究工具。正在使用Nao的高校机构有美国哈佛大学和布朗大学、英国威尔士大学、德国弗莱堡大学、日本东京大学、中国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和山西大学。
高校不仅将Nao运用在机器人研究,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领域,还运用在社会学和医疗保健领域。Nao参与的研究项目包括自闭症治疗、多智能体系统、自动化、讯号处理、全身运动以及路径规划。
Nao是机器人世界杯(Robocup)选定平台
说起nao对于人类的贡献,不得不说Nao被机器人世界杯RoboCup的组委会选定为标准平台,作为索尼机器狗爱宝(Aibo)的继承者。RoboCup分为不同的比赛组。“标准平台组”(Platform Standard League)中,各队使用统一的机器人进行比赛,所有的参赛队伍只需比拼软件开发水平。机器人运作完全是自动式的,没有外界控制,也没有人和电脑控制。Nao在RoboCup的首次亮相是2008年在中国苏州,随后是2009年在奥地利Graz的比赛上 。2010年6月19至25日将在新加坡举行的RoboCup也将选用NaoV3R作为标准平台组的专用机器人。
灵活动力运动控制平台+0.01厘米的精准视觉识别的技术链接
盛视科技是一家图像识别算法见长的技术公司,其应用在边检口岸等场景的面部识别是行业龙头,核心算法视觉精准识别不超过0.01厘米的精准识别是盛视图像识别的核心算法,而其进军人形机器人赛道,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人形机器人的控制平台就是最需要的一张入场券。
Nao机器人则符合盛视的入场条件,甚至是天赐良缘,Nao机器人的控制平台包括了:
自由度算法,他拥有25个自由度,实现高度灵活的动作与姿态;同时具备语音合成与自动语音识别功能,支持中文、英语及多种欧洲语言。他不仅具备全方位行走功能:通过简单的动态模型(线性倒摆,LIPM)和二次规划(Quadratic programming),结合关节传感器的反馈信息,Nao能够在不同地面上实现稳定的行走,如地毯、瓷砖地、木质地板等。还有全身运动能力,他可以基于普遍的逆运动学原理,Nao能够保持平衡并处理笛卡尔和关节控制、平衡冗余和任务优先级等问题。另外还有摔倒管理功能:该功能旨在保护机器人在摔倒时不受损伤。它通过探测机器人的重心是否超出支持多边形的范围来工作,该支持多边形由双足与地面的接触位置确定。一旦摔倒管理器检测到机器人即将摔倒,运动会立即停止,双臂会置于自我保护的位置,同时降低重心并使电机刚度降为零,同时Nao机器人配备了Mitek智慧大脑,使得其具备高智能的对话交流能力。这种能力无需人为遥控或预先编程,真正实现了自主控制,赋予了机器人更加智能和灵活的交互方式……
这些都是快速可以让盛视进场的技术壁垒。而盛视的0.01厘米的视觉误差的精准视觉算法,更是会让Nao变成世界上眼神最好的机器人。
234项国际专利收入麾下
盛视科技的机器人国际专利核心来源于 2025 年 7 月收购的法国 Aldebaran 公司。包含28 个专利系列,共计 234 个专利。这些专利对应 Nao、Plato 及 Pepper 三大核心机器人系列,是支撑该公司人形机器人实现肢体控制、步态行走、人机交互等核心功能的关键技术知识产权。曾在美国提交 “关节肢体移动机器人的控制指令架构” 相关专利(公开号 20160311109)、“移动机器人控制装置” 专利(专利号 9400504)等。结合 Aldebaran 作为全球较早开展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企业,且产品销往全球多地的背景,这 234 个专利大概率广泛覆盖美国、欧盟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专利布局,以此保障其全球市场的技术权益。
盛视机器人国际化大门打开了
就像芝麻开门了一样,盛视科技的国际化进程在Nao机器人的加持下开始了。
盛视科技此前已将贝特尔机器人收入麾下,为此次跨国整打好了地基。据悉,公司计划将Aldebaran原核心团队纳入体系,同时依托自身在智慧口岸、智能交通等领域积累的大数据与AI能力,实现协同效应最大化。从供应链角度看,中国制造业在减速器、电机等关键部件上的优势,将大幅降低生产成本,让高端人形机器人的普及变得触手可及。
在市场层面,两者资源互补也极为明显。一边是欧洲乃至全球范围内深耕教育、商业服务多年积攒下来的品牌影响力,一边则是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带来的新应用场景。更进一步说,人形机器人的生态系统不仅仅靠单点突破,还需要品牌认知、上下游作以及软硬件协同共同发力。盛视科技借助Aldebaran这张国际名片,从“中国制造商”升级为“全球技术领导者”才刚刚开始。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