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暮春与初夏在岷江畔完成温柔交棒,乐山这座以山水闻名的城市,正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千年传承的温度。四川老字号"赵鸭子"的甜皮鸭,用糖衣包裹的醇香滋味,为即将到来的五一劳动节写下了一封甜蜜的邀约。
始于清末的赵鸭子甜皮鸭制作技艺,历经三代匠人匠心守护,于2022年正式列入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项传承百年的美食技艺,凝结着川南饮食文化的精髓,更见证着传统手工艺者对匠心的执着追求。
凌晨四点,当城市尚在沉睡,赵鸭子加工坊的灯火已经点亮。匠人们从挑选活鸭、宰杀、卤制油烫井然有序的进行着流程,手腕匀速搅拌的动作与三十年前姿势如出一辙。鸭胚在糖浆中三浸三晾,每一道工序都凝结着对手艺的敬畏——这或许是对“劳动最光荣”最朴素的诠释。
“糖衣要裹得均匀,就像给辛劳的日子包层甜”。这份坚持,恰似无数劳动者日复一日的坚守。五一前夕,那些在工地脚手架间穿梭的身影,在写字楼格子间里闪烁的屏幕荧光,在田间地头挥洒的汗水,都将在咬开甜皮鸭金黄糖衣的瞬间获得慰藉。非遗美食在此刻超越了味觉体验,成为对劳动价值最甜蜜的加冕。
从清明踏青到五一长假,赵鸭子的香气始终萦绕在乐山人的生活图景里。当露营帐篷在青衣江畔次第绽放,当城市高楼的某扇窗户在深夜依旧明亮,而赵鸭子的玻璃柜始终氤氲着热气——这是属于劳动者的深夜食堂。撕开糖衣的瞬间,酥脆的"咔嚓"声惊破夜色,咸甜交织的滋味在舌尖绽放,让996的疲惫溶解在百年传承的温柔里。这让人想起老舍笔下北平的骆驼队——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总有些存在能让人触摸到生活最本真的温度。
夏季来临,当夏日的蝉鸣漫过凌云九峰的时候,赵鸭子将在时光长河里写下独特的甜蜜编年史。诞生于乐山码头文化的非遗美食,历经百年沧桑却愈发鲜活,恰因其深谙生活的真谛。最动人的滋味永远生长在烟火人间,那些冰镇啤酒碰响的夜晚,晚风裹挟的糖香,都在诉说着一个朴素的真理,即真正的非遗传承,不在博物馆的玻璃展柜里,而在寻常百姓的唇齿留香间。
此刻站在五一劳动节的门槛回望,会发现赵鸭子的故事早已超越美食的范畴。它是加完夜班后街角亮着的那盏灯,是露营帐篷里分享快乐的媒介,更是异乡游子记忆里的坐标。通过赵鸭子,时光仿佛完成了一次奇妙的折叠,百年前码头工人的辛劳,与现代都市人的打拼,在味蕾上有了“重影”。
当非遗传承的接力棒交到新一代手中,赵鸭子的故事仍在续写。这个五一,赵鸭子四川老字号正以非遗美食为笔,准备书写上新的传奇。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