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被广泛视为“AI智能体元年”的背景下,AI技术如何从“可用”走向“可管可控”,成为其真正融入央国企核心业务的关键。
11月6日,科大讯飞交出了一份来自产业一线的答卷:国内首个通过工信部认证的AI行业分析应用——“星火行业分析师”已在中石油、中海油、国能集团、宝钢等多家央国企投入使用,标志着行业大模型在关键领域的上岸路径逐步清晰。

据了解,这款AI智能体在《大数据分析师技术水平考试》中获得92分的高分,超越了85%的人类考生,通过深度融合行业知识与实时数据,为企业在风险洞察、态势感知和辅助决策方面提供专业支持。
这不仅是AI技术能力的展示,更是AI红利进入实质性兑现时刻的标志。正如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所言,AI红利的兑现需要攻克自主可控、软硬一体、行业纵深和个性化这四大关键核心,而星火行业分析师正是这一路径下取得的显著成果。
央国企作为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支撑,其业务系统复杂、数据敏感度高,对AI工具的要求不仅在于技术先进,更强调安全可控、合规可靠。
传统人工主导的分析模式,依赖于分析师或专家的个人经验与知识储备,往往难以量化、标准化,且分析效率低、覆盖范围窄,周期长、响应慢。央国企体量庞大,内部业务系统众多,亟需智能工具辅助破解看不清、看不远等核心痛点。
针对这些痛点,星火行业分析师应运而生。基于星火大模型的底层能力,这一AI分析师在全维度态势感知、智能化内容解析、一体化决策支持三大维度上具备核心能力。
目前,讯飞已与头部企业联合打造300多个“开箱即用”智能体,涵盖行业分析师、评标智能体等多个角色。这种深耕行业纵深的打法,让AI不再是悬浮的技术概念,而是真正融入业务流程的解决方案。
实现“可管可控”,离不开坚实可控的技术底座。科大讯飞同期发布的讯飞星火X1.5深度推理大模型,展示了其在“自主可控”与“软硬一体”上的硬实力。

该模型基于全国产算力平台,采用MoE架构,以更小的激活参数量(30B)实现了推理效率相比前代提升100%,多语言能力整体性能达到GPT-5的95%以上。这意味着,在自主可控的国产算力底座上,中国大模型已经能够对标国际顶尖水平。
更重要的是,软硬一体的技术路径在此次发布中得到凸显。星火行业分析师不仅依赖于强大的算法模型,还内置了专为行业分析优化的OCR引擎、智能采编引擎等,实现了从底层算力到上层应用的协同优化,这正是AI真正走出实验室、承担关键任务的技术能力。
这一进程也与国家“人工智能+”行动战略高度契合。今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
星火行业分析师在央国企的快速落地,为“人工智能+”提供了一种典型的中国解法:即以国家战略为指引,以龙头企业为牵引,聚焦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通过技术赋能实现效率变革和质量提升。
这种解法区别于单纯追求参数规模或通用能力的技术路径,更强调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科大讯飞总裁吴晓如在第八届中国企业论坛上指出,讯飞星火正赋能科研、教育、医疗、能源、金融等行业在自主可控的平台上提升效果。目前,星火大模型已成为众多央国企数智化转型的首选。

据智能超参数统计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科大讯飞中标项目达108个,披露的中标金额为93588万元,在TOP6通用大模型厂商中拿到数量和金额双第一。这印证了大模型在产业应用中的商业价值。
从通过认证到上岗业务场景,星火行业分析师的落地,为中国大模型在关键领域的“上岸”提供了样本:它不追求技术的孤立领先,而是始终将行业痛点、国家战略与自主创新紧密结合,构建端到端可管可控的赋能体系。当AI真正融入国计民生的核心场景,其发展之问的答案,已从“是否可用”深化为“是否可管、可控、可信任”。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