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韵大爱照千秋——中华梦石城数亿元奇石瑰宝将捐国家

发布时间:2025-11-20 15:32:30
来源: 《商业观察》
阅读量: 1244

2025年秋,一则消息让中国奇石界与文化界陷入深切缅怀。我国著名奇石收藏鉴赏家、中国观赏石协会荣誉副会长、中华梦石城创始人朱勃腾因病逝世,享年83岁。朱勃腾生前郑重嘱托,其耗费半生心血打造、价值数亿元的中华梦石城景区中奇石瑰宝将捐赠给文旅部下属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从浙江青田的奇石少年,到享誉业界的“中国石仙”,再到将毕生珍藏回馈社会的文化守护者,朱勃腾用83载人生,书写了一段关于热爱、坚守与奉献的传奇。

从“石痴”到“石王”的拓荒之路

1943年,朱勃腾出生于浙江青田——这座被誉为“中国石雕之乡”的小城,自幼便与奇石结下不解之缘。青田石的温润质地、奇特纹理,在他心中埋下了种子。1962年,朱勃腾从温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做过教师和民政工作,但仍未放下对奇石的痴迷,工作之余总爱穿梭于山野间,寻觅那些藏在泥土与溪流中的“自然瑰宝”。

“每一块石头都有灵魂,读懂它需要耐心与敬畏。”这是朱勃腾常挂在嘴边的话。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旅游业正逐渐市场化运作,传统文化激发了人们对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休闲需求。朱勃腾意识到,奇石不应只藏于个人书房,更应成为大众可赏、可感的文化载体。他毅然决定离开家乡,带着全部积蓄与对奇石的满腔热忱,开启了“寻石万里行”。他的足迹遍布全国,每一块奇石的背后,都藏着一段翻山越岭的艰辛故事。

1993年,为寻觅罕见的“文字石”,朱勃腾组建一支66人的专业寻石团队,购置4条搜救船、2辆货运汽车,由4名经验丰富的领队分兵统筹,对长江流域展开“地毯式搜索”。这场搜寻没有既定路线,没有精准坐标,全凭团队成员踏遍江岸、潜入浅滩,在海量奇石中逐一甄别筛选。

文字石的稀有程度,注定了这条寻石路布满荆棘。据业内统计,每2万块奇石中,才可能有一块天然形成清晰文字的石头。为了寻找这“万中之一”的概率,朱勃腾带着团队春顶风沙、夏冒酷暑,秋迎江雾、冬战严寒。为了找到可以组字连句的奇石,朱勃腾定下严苛的“五个统一”标准:石头大小与文字大小相统一、文字笔画粗细相统一、字体风格相统一、文字颜色相统一、石种颜色相统一。为了达成标准,他常常对着满室奇石反复比对、筛选,有时为匹配一个字的风格,要翻遍上千块藏品。他自嘲是“傻人做傻事”,却始终未曾妥协。

如今,这份“傻劲”换来了沉甸甸的成果——朱勃腾集到万块奇石,构建起国内最完整的文字石收藏体系。在他看来,这些带着自然印记的石头不仅是奇石,更是“大自然的宝贵遗产”,是文字与文明的特殊载体。这些奇石收藏也为他赢得了“江南石王”“中国石仙”的美誉,成为中国奇石收藏领域的标志性人物。

开创奇石文化产业的“朱勃腾模式”

“收藏不是终点,传承才是目的。”在积累了海量奇石收藏后,朱勃腾开始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何让奇石文化走出小众圈子,融入大众生活?如何让自然瑰宝与文旅产业结合,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带着这些思考,他开启了奇石文化产业化的探索之路,开创了独具特色的“朱勃腾模式”。

1985年,朱勃腾在浙江桐庐瑶琳仙境旁,投资建成全国首家旅游奇石园——“瑶琳天工园”。他将奇石与园林景观、民俗文化相结合,打造出“石在景中、景随石动”的观赏体验。瑶琳天工园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成为当时桐庐旅游的新名片,也让“奇石+旅游”的模式首次得到市场验证。

1991年,朱勃腾将目光投向上海。在浦东开发开放的热潮中,他投资建设“上海天园”,将江南特色与奇石文化融为一体,园内多处景观成为上海市民与游客的打卡地,更被载入《上海经济年鉴》,成为上海文旅融合的早期典范。

1995年,朱勃腾迎来了奇石文化事业的巅峰——在北京慕田峪长城脚下,他投资2300万元建成亚洲规模最大的奇石主题公园“中华梦石城”。这座占地三万三千平方米的“石文化殿堂”,有三大景观令奇石爱好者赞叹不已。一是慕田水琳洞。作为吉尼斯认证的最大人造洞穴,其由万余方奇石构筑,洞内瀑布飞泻,游客可亲临瑶池仙境。二是怪石圈。这里怪石嶙峋、奇峰兀立,游人可以近距离感受象形奇石的独特。三是奇石大观楼,也是中华梦石城的主要景区。荟萃了近百种、千方的观赏石,令美石收藏家们爱不释手,啧啧称奇。

中华梦石城开园后,曾与慕田峪长城实行“一票通”,年接待游客达150万人次,知名红学家周汝昌为此地题序《梦石城记》中这样写道:“凡眠石梦石之人入此境中,则一举足一纵目之间,步步逢石、面面觏石,而其所逢所觏之石 复皆奇幻恢诡无以名状,乃至不可思议,遂如身在宝境而恍若游于梦幻之中,是为梦石之又一义也”。

此外,朱勃腾还出版了《谈相石》等作品,他所创造的业绩被编入《世界名人录》《世界基尼斯大全》《中国名人收藏辞典》《东方之子》《中华创业功臣大典》,为中国奇石文化的规范化、系统化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奇石瑰宝背后的家国情怀

“我这一生,与石为伴,靠石立足。始终在思考,这些石头该如何更好地回报国家、回馈社会。”朱勃腾生前曾这样说。

在中华梦石城运营的三十年间,朱勃腾始终坚守着这样的信念。生前,他在病床上向子女表达了他的愿望。“中华梦石城是中华石文化的集中展示,欣逢盛世,只有国家的支持,能让更多人了解石文化、热爱石文化。”

朱勃腾之子告诉记者,中华梦石城曾找过评估公司进行估值,单是慕田水琳洞内一个溶洞,其作为吉尼斯世界记录认证人造景观,建成其价值评估就超3000万,整个估值在五六亿元左右,但朱勃腾却从未想过独守这份财富。“作为子女,我们深知这不仅是父亲未了的心愿,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我们定当全力以赴、接续践行,不负他的初心与嘱托。”

据了解,朱勃腾之子已经帮助父亲与中国民族文化基金会共同设立专项基金,助推朱勃腾的文化夙愿落地生根。

朱勃腾的捐赠之举,在社会各界引发强烈反响。业内人士评价称,朱勃腾不仅是奇石收藏的大家,更是文化传承的楷模。他开创了奇石产业化的先河,更用捐赠诠释了收藏家的最高境界——不是占有,而是守护与分享。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