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都是靠廉价打市场 迪卡侬不能来点格调吗

发布时间:2022-04-14 13:08:43
来源: 羊城晚报
作者:戚耀琪
阅读量: 2102

  据媒体报道,受去年疫情影响,多数同类品牌大受折损,迪卡侬却实现了全球零售销售额144亿欧元,净利润达5.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8.66亿元)。可是当初因低价备受青睐,如今却因产品质量和品类减少被吐槽。同时,作为主打低阶入门级的运动卖场,迪卡侬可能还面临消费者流失的问题。

  不同于其他品牌大费周力请明星代言和宣传营销,迪卡侬没有大规模联名、营销与推广,即使是宣传,也只是普通的广告投放。迪卡侬中国区媒体经理就曾表示,迪卡侬广告费用只占营业额的1%。迪卡侬不仅许多商品没有外包装,就连鞋子的鞋盒都省了。相较于大部分企业集中在产业链的某个环节,迪卡侬创建了市场少有的从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加工、物流配送到零售终端的全产业链体系。

  虽然迪卡侬把成本牢牢控制在手中,可是这样的结果却是单纯在价格上做文章,而且重点还是“便宜”两字。反观行业其他的高价产品,其强调核心在于通过高价值实现高利润,相比价格,价值往往能够通过多元化方式来实现。简而言之,价格贵的,附加值可以更高。价格低的,就只靠“便宜”两字来竞争了。

  因此,迪卡侬在国内大城市获得群众喜爱之后,似乎就很难有更多本质的突破。许多商品样式多年不变,不同档次之间,常常也只是厚薄或者几个口袋之分。工业化、模式化痕迹非常明显。忠诚的消费者时间长了就会发现,只买最便宜就够了,因为运动服不会轻易过时的。买贵却没有特色的,一换季,就会发现掉价是非常快的。

  迪卡侬从当初的舶来品,快速变成满街都在穿,也没见什么仿冒的产品。这种状态对于消费水平上升、身份意识抬头的群体来说,已经明显落后了。当初人们纷纷说街口开了一家迪卡侬,还说自己买的是迪卡侬,到如今,甚至不愿说自己穿的是迪卡侬。消费者可能还是那群人,但是心态已经变化了。迪卡侬作为经济型服装的代名词,是可以一次买很多的、不用精挑细选的,也可以很快淘汰的。那么这个群体是谁,当然就是学生群体了。

  作为体育服装,抓住学生群体,是非常对口的,但是要说是运动时尚,就差得远了,恰恰是后者才是体育品牌利润增长的来源。许多大型运动品牌,之所以形象坚挺,有其深厚的技术研发,有大型明星代言,也有动辄数千元的价位来支撑。虽然“性价比”可能偏低,但是“面子价格比”却是很高的。把一件T恤卖出羽绒服的价格,不是所有品牌都能做到,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卖得起,后者就会成为别人的榜样。

  因此,迪卡侬看似退潮的今天,映衬的是消费者意识分化的日益严重。尽管迪卡侬旗下产品分类很多,但是廉价感却没改变。高端消费者最怕就是不体面,而迪卡侬尽管也有贵价产品,但天花板和品质远远不及很多大牌。即使不是高端消费者,同样也不愿意随大流,满街撞衫。如果设计多年不变,只是朱颜改,那么就太小看国内消费者的审美了。相反,一些本土品牌通过模仿国际品牌而做得更加有品质感,也是随时可能在某个区隔取代迪卡侬的。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