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在一些地方,基层干部的厌会情绪十分突出,少开会,多做事,已成为他们强烈心声。
开会又开会,会议何其多,我生待会内,万事成蹉跎。一首打油诗,道出了一些地方干部为会所困,让人力疲的现实窘境。说到会多,会滥、会长、会差,绝不只是一种议论那么简单。其实,关于会议的争论早已纷纷纭纭,过去,文山会海就受到人们逅病,填会海和削文山的战役不断打响,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一段时期以来,在一些地方,会海又掀波澜,气势汹涌,基层干部身陷当中,精疲力尽。
何以至此呢?究其因有三:一是思想浮躁作怪。一些地方的主要负责人官僚主义思想严重,喜欢高谈阔论,惯用“以会议推动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老方法行事,热衷开大会,频繁下文件,从而迫使乡镇干部整天泡在会议里,听讲话,记笔记,做汇报,处理具体事务时间被挤占。其二,形式主义作祟。个别地方的主官,不注重调查研究,不深入基层,重表面,轻里子,以会议代替日常工作,使基层干部日日囿于会,晌晌转会场,忙得不可开交,无法脱身,根本没有精力做事。其三,不担当表现。在一些区域,省级部门开会,总是要求县乡两级干部参加,甚至视频会开至村级。一级管理一级,下级部门要对直接主管部门负责,宽覆盖的会议,往往缺乏有效针对性。
尽管如此,地方的很多会还是这样,省里开了,地市接着开,地市开完后,县里紧接着再部署,一个会开半天,长期以往,基层干部咋会不忙!
其实,对于乡镇和街道来说,具体工作还得按县(市)的安排来行动。更有甚者,一些省级部门和地市委局所开的会,不接地气,有时根本对某个县和众多乡镇关系不大,但是仍然让那里的县乡干部陪会,照样要贯彻,按步汇报。这种与实际严重脱节的会议,自然是白白浪费时间,徒劳无功,基层反映最强烈的就是这类会。
如此繁琐开会,为何屡禁不止呢,理由只有一条,那就是埋下伏笔,防止万一。召集开会的部门如果哪一天工作中有闪失,更高的部门来追负责,这时可以用所开过的会议,提供的影像资料佐证,进行申辩,推卸责任,证明已经安排得很周到,很全面,这样一切差错全在下面,自然重板子打在乡村干部身上。开不开会,开什么样的会,基层干部自己说了不算,无论何时,他们都得准备着开会,这样的状况使他们赶会集,跑累腿。当前,县级及以上少数部门的不担当行为,造成了基层会议泛滥,乡镇干部和村级干部苦于此。
会多是病,物极必反。此现象必须高度重视,务必引以为戒。于是,众多基层干部发出了“少开会,多做事”的呼吁,实际上是希望压减会议数量,用会议节省的时间做事,也就是把开会时间挤出一大部分,实实在在干具体工作。这种疾呼在不同地方强弱度不一样,但是,既然有呼吁,就要有回应,回应越早越好。
由此观之,坚决铲除滥会,坚定摒弃长会,彻底解放乡村干部,彻底改变老百姓对开会的态度,乃基层渴盼。如何切实做到这一点?笔者一言以蔽之,药方有三,一是各级少开会。开会是宣传大政方针,贯彻上级政策的重要途径,重要的会议必须开,还得认真开。但关键是争取少开会。可开、可不开的会,不开;该开的会,集中开。必须改正以会议为主要方式推动工作的错误做法,让少开会成为一项制度,变成一种习惯。其二,倡导开短会。党的十八大召开不久,中央就下发文件指出减少会议,并对会时作了要求。2016年《中央和国家会议费管理办法》下发,进一步要求精简会议,提高会议效率和质量,但是一些地方没有认真执行。
因此,当前必须进一步规范会议时间,笔者认为,除中央及省级重大会议外,正常性会议时间应不超过1小时;地市级和县级专项工作会必须控制在40分钟以下;县(市)节庆表彰会时间不超过50分钟,一般会议30分钟。其三,多用视频形式。为减少基层干部开会负担,会议尽量以视频形式为主,乡村两级设立视频会议室,非必要,乡镇干部不集中于县城、地市党委政府所在地和省会城市开会,村级干部不去县城开会,原则不去本县(市)以外的区域开会。
总而言之,通过多种方法,采用有效手段,旗帜鲜明向会多宣战,坚决果断向会滥开刀,千方百计减少和压缩会议,让乡村干部放下跑会这个沉甸甸的包袱,能腾出足够时间,精力想事,专心致志谋事,甩开膀子干事。唯有这样,地方的一个个规划才会付诸行动,一件件实事才能落地有声,乡村振兴步伐铿锵豪迈!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