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教育、养老 “三农”变化之农业新功能

发布时间:2022-05-31 11:25:22
来源: 新华网
作者:邵琨
阅读量: 4379

  走进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里口山王家疃村,溪水潺潺、鸟鸣啾啾,满目翠绿。很难想象,过去这个破败的小山村,如今已成为网红打卡地。

  王家疃村三面环山,原有民居以石屋为主。今年44岁的村民刘俊彤说:“当年嫁进来的时候,生活用水都很不方便,我天天寻思怎么能再走出这片山。”

  2019年以来,依托里口山的生态风光,威海市打造了覆盖47.8平方公里、包含11个村、囊括1.2万人的乡村振兴片区,王家疃村就在其中。

  基础设施升级完善,闲置民居厂房改造,在保留威海传统村落风格的前提下,村里有了民宿、咖啡馆、餐厅、画廊……村民吃上了“生态饭”。村里的特色水果种植业也因农家乐和采摘园的兴起而红火起来,不少村民的收入三年就翻了一番。曾经无人问津的石头院落也“身价”倍增,甚至在节假日一房难求。

  如今,农业已不再单纯指传统意义上的种植养殖,而是被赋予更多意义,生发出新功能。

  几天前,山东省高青县菁盛桑蚕基地迎来了今年的第一波游客——学生和家长。伴随着技术人员的解说,学生们对丝绸技术的历史、缫丝的原理和工艺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传统的手摇纺车前,学生们尝试着让蚕丝在指尖飞舞,体验缫丝的乐趣。

  桑园里,碧绿的树叶下挂满了熟透的桑葚。同学们采摘桑叶,将喂食、除沙的养殖细节认真记到本子上。高青县实验中学初一学生张雅露说:“蚕的一生只有短短46天,却能抽出1500米的蚕丝。在这里,我看到了蚕丝和用蚕丝做成的产品,更体会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

  除了休闲和教育,随着农业发展水平提高,工商资本与“三农”结合,企业赚钱、群众受益的双赢局面已经出现,“以地养老”成为农业新功能。

  每天晚饭后,山东博兴县吕艺镇老年公寓的凉亭里,总有几名老人在唱戏;广场上,还有十几名老人在扭秧歌;康养室里,也有老人在做针灸按摩……

  “我现在每年有土地流转费、企业给的敬老金、物价补贴、取暖补贴等,别看我70多岁了,一年收入也不少呢。”说起这两年的日子,吕艺镇益仁新村村民王维胜颇为满意。

  吕艺镇是传统农业乡镇,过去,农民居住条件差,老人养老大多依赖子女。10年前,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吕艺镇开展战略合作,将吕艺镇11个村的闲置土地流转,用于企业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相比过去农民分户经营土地,企业集中利用土地效率更高、收益更大,企业将盈利反哺农民,“以地养老”见到实效。

  目前,这个老年公寓集中免费供养着70岁以上老人以及贫困、孤寡、低保、五保老人共1500名。

  未来,农业还将生发出更多新业态、新功能,助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变美。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