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 推动农业农村全面振兴发展

发布时间:2022-06-29 11:12:42
来源: 中国网
作者:丁立江
阅读量: 4082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亿万农民的殷切期盼。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等方面的重要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接续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指导,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走好符合我国国情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

做好“融合”文章,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动力源。以习近平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立足乡村振兴工作重心,以大力发展乡村特色绿色生态产业为抓手,充分发挥绿色生态产业优势,走好一二三产产业融合发展的高质量振兴发展新路子。一是加快结乡村产业构调整,打造特色生态农业。我国要聚焦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发展,持续推进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乡村绿色有机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加快乡村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步提升乡村特色生态农产品供给质量,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转型升级,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潜增效。二是培育乡村产业发展动能,抓好改革创新。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产权制度改革、保险改革及新型经营体系改革,以新体制、新机制创新培育新动能。三是推进三产融合,提升产业层次。要因地制宜地探索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依托县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形成玉米精深加工、畜禽加工、乳品饮品、果蔬、饲料、乡村休闲旅游等农业产业链条,稳步提升价值链、延长产业链、完善利益链,走好乡村产业产业化、基地化、规模化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

做大“人才”文章,充分激发乡村活力。我国要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以人才振兴夯实乡村振兴的成色与质量。坚持以优惠政策吸引域外人才、以产教融合培育乡土人才、以真情实意关爱回乡人才,努力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一是建设一支“一懂两爱”的高质量农村带头人队伍。加快培育扶持一批“理念新、素质高、懂技术、会经营、有热情、有责任心”的农村带头人队伍,真正使其成为农民的“眼睛”看市场、农民的“耳朵”听信息、农民的“腿脚”跑经营,带动广大农民树立市场意识、了解市场信息、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农民“双创”队伍。引导外出能人和大学生返乡创业,并为其解决各种后顾之忧,营造安心顺心舒心的创业环境,加快推动乡村经济由“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要大力培育双创型农民,使其成为农业创新创业的引领示范样板。三是建设一支高技能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通过县、乡两级多类型、多业态培训,培养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专业人才和乡土人才,助力乡村高质量振兴发展。四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要切实提高乡村干部指导农业生产的技能水平,真正成为乡村振兴领域的行家里手。要积极鼓励各级干部到农村一线锻炼,形成“在一线培养干部、在一线锻炼干部、在一线重用干部”的良好模式。

做优“生态”文章,系统优化乡村生态。要持续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立足现有村庄基础,重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要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为引领,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乡村振兴的生态文明支撑点,让农民成为乡村绿色生态空间的守护人,积极创造生态、文明的人居环境。一是积极推进“乡村绿色革命”。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优化乡村生态环境。二是因地制宜推行“乡村厕所革命”。要结合乡村发展实际,稳步推进乡村地区厕所改造工作,确保“乡村厕所革命”经济上可接受、方式上可推广。三是积极推进“垃圾革命”。实施生活垃圾专项整治,全面推进就地减量和分类处理。持续加大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力度,重点对村屯坑抛弃地进行治理改造,有效推动“坑抛弃地”变为乡村“园林景”。四是积极推进“乡村能源革命”。大力发展乡村绿色生态循环农业,以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为重点,深化农作物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系统解决好乡村振兴原料、能源从哪里来的问题。

做实“巩固”文章,夯实乡村富裕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要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三农工作领域的领导干部要抓紧提高三农工作本领。为此,要坚持把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机衔接起来,聚焦精准,持续发力。一是持续聚焦产业扶贫。把产业扶贫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治本之策。一方面要进一步规划实施好广大乡村地区肉牛养殖、光伏电站、棚室蔬菜、林果产业、鲜食玉米种植、食用菌栽培、乡村旅游等县乡镇层面 “盖被”产业,另一方面要发动脱贫群众积极发展庭院经济、以工代赈、劳务输出、代种代养等“取暖”项目,确保乡村地区广大脱贫群众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来巩固脱贫成果。二是强化兜底保障。下大力气集中力量解决好乡村地区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弱项,并持续跟踪已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生计保障问题。三是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创建、“五好模范”家庭评选等先进模范宣传等活动,持续激发脱贫群众稳定脱贫成果的内生性动力。四是落靠各方责任。不断强化乡村主体、行业部门、驻村帮扶、社会扶贫责任,不让“一户一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返贫。

做强“组织”文章,全面加强乡村治理。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善治之路。一是在基层党建上出实招。扎实开展好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的集中整顿活动,下真功夫解决乡村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的原则性问题。通过加强新换届村“两委”班子的教育培训,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脱贫致富奔小康“头雁”作用。二是在村民自治上闯新路。要不断丰富自治实现形式,严格落实村“两委”联席会议等制度,加强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一约四会”建设,加强村务财务监督管理,让村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三是在依法治理上用真功。持续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不断完善农村法治服务,引导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扎实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持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压倒性态势维护和谐稳定。四是在道德建设上强引领。传承好良好家风,树好文明乡风。充分发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培育新时代文明家风乡风。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