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巍巍太行到祁太平川,从清漳河畔到汾河两岸,晋中市持续推动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着力建设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三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努力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亮眼数据展现农业发展新成就
近年来,晋中市现代农业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跃升,“三农”工作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多项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广袤田野上的美丽嬗变持续上演。
晋中市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5亿公斤以上,2021年蔬菜、水果、肉蛋奶总产分别达到227.9万吨、70.59万吨、69.49万吨,分别排名山西第二、第三、第三;农业机械化率达到79.5%;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达到323亿元。
2019年农业农村部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晋中8个农产品入选。2021年,晋中又有两个农产品上榜第二批名录,成为太原农副产品的主要供应基地和山西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八年精准扶贫、五年脱贫攻坚战,晋中市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67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6.7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书写了脱贫攻坚的“晋中答卷”。
与此同时,晋中有机旱作示范市建设也在高质量推进。晋中市建成高标准农田200余万亩,发布农作物标准技术规程38项,形成了玉米、高粱、谷子等15种典型旱作农业种植模式。
晋中市农业发展成就亮点频现,成为“国字号”改革试验区域。拥有全国首批、山西省唯一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太谷区,获批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生活指数折射民生事业新进展
晋中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7936元提高到2021年的17288元,增加了近1万元;脱贫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在建设了总长600余公里的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的基础上,晋中市继续在太谷、榆次、寿阳三县(区)打造百公里城郊型乡村振兴示范片,在榆社、左权、和顺、昔阳四县打造东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圈,并重点在祁县、平遥、介休三县(市)打造百公里汾河乡村振兴示范廊带。
与此同时,晋中市分批、分地域累计改厕近20万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2%,超过山西省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垃圾处理体系覆盖行政村比例超过96%,基本实现清扫保洁全覆盖。
左权县、平遥县、祁县、太谷区分别被列入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试点县、全国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县、全国“五地一产”盘活利用试验县、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晋中市1镇6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介休市获批2019年全国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昔阳县成为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一批批生活富裕、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不断涌现。在晋中市,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逐步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开展,农村民生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
农村改革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晋中市亮眼的农业发展成绩单,离不开不断深化的农村改革。
晋中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明晰了农村集体产权关系,增强了集体经济实力。2021年,晋中市被农业农村部定为“第三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经验交流单位”。
农业生产托管蹚出晋中路径,形成了以寿阳县中墨功能农业合作交流示范园为代表的示范园区带动型、以山西和之瑞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代表的多团队复合型、以晋中市众鑫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农机合作社推动型三种托管模式。2021年和2022年,晋中市农业生产托管项目试点任务面积33.929万亩,目前完成46.4576万亩。
农村宅基地改革有偿使用实现“零突破”。平遥县作为全国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县,选取了6项改革任务,出台了10项试行制度。其中,出台《宅基地有偿使用管理办法》,指导全县13个乡镇97个村收取有偿使用费419宗32.6万元。
与此同时,晋中市多渠道推动宅基地盘活利用,总结出“出租型”“入股型”“保底+分红型”“置换型”“农户+村集体+企业合作型”等宅基地盘活利用模式,为宅基地改革蹚出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平遥路径”。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