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职教优势 助力黄河三角洲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4-06-07 15:43:20
来源: 中国网
阅读量: 4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农业强国。目标的实现需要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来支撑。东营职业学院立足黄河三角洲,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技能应用优势,通过开展盐碱地综合应用新技术研发,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学院,培养了一批高素质、具有“三农情怀”的乡村振兴人才,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服务国家粮食安全,耐盐碱现代农业专业群获批“山东省高校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特色项目”,学校获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性职业院校称号。

以产业振兴为核心。面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求,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和东营市“5+2+2”产业体系,以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引领,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一是创新产教融合机制,加强校企合作。适应职业教育办学需求,点上突破,线上融合,面上推动,形成“点线面”三维产教融合推进机制。适应农业产业需求,校企协同共建专业和产业学院,通过“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班”和“现场工程师班”等模式与农业企业培养订制人才,形成协同育人机制。二是建立产业技术革新驱动课程改革机制。根据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开发专业教学标准,对接最新行业、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引进国际数字化先进课程,实施项目化、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以人才振兴为驱动。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在人才振兴层面东营职业学院采取了“走过去”和“带出来”两方面措施。一是“走过去”,农业专业教师团队深入农业农村开展服务。通过与农业企业合作科技攻关,解决生产技术难题,致力于耐盐碱林草产业发展,开展好新技术新技能的推广培训。二是“带出来”,培育创新型“新农人”投身乡村建设。通过“工学研创”四位一体,“思政教育、劳动教育、审美教育、创业教育、专业教育”五育协同,打造了卓有特色的现代农业技术专业新型育人生态圈,培养了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高质量人才。学校《知农爱农、工学研创:耐盐碱园林技术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获评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招生先进单位。

以文化振兴为灵魂。通过服务乡村文化建设,补足精神之钙,让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助推。通过建设乡村文化基础设施配套满足对接村民的实际需求,建设了一批使用率高、真正发挥作用的文化场所。同时配备文化专兼职人员,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鼓励、引导村民参与文化活动。举办乡村文化活动,如民俗类活动、主题类活动、文体类活动,不断完善城乡文化结对帮扶机制,深入乡村开展艺术活动,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文化艺术服务。在下派帮扶工作中,教师带领学生积极参与文化宣传和美化乡村等项目,打造文化墙、创建文化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激发乡村文化内在潜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以生态振兴做底色。针对黄河三角洲的自然环境特点,东营职业学院建立了国内首家盐生植物园,开展了耐盐植物的种植、观察、耐盐试验、栽培技术和育种等研究工作,为植物改良滨海盐碱地和盐碱地生态保护奠定了基础。积极响应生态文明建设,组建山东省科技特派员东营林草产业服务团,联合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高校,面向农民开展林草产业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交流及技术服务活动,通过培训指导农民帮助农户增加收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以组织振兴为纽带。积极开展驻村帮扶工作,选派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实、综合能力强、热爱“三农”工作的后备干部驻村帮扶。在党建方面扎实开展了一系列帮扶项目,加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承办东营市基层干部专科学历教育工作,实现了全市农村“两委”成员专科以上学历教育全覆盖。举办现代农业技术人才培训班,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建设了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培养了大量农业创新创业致富能手。

东营职业学院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职能优势,通过科技创新引领,发挥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全面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