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竞争不能止于拼价格

发布时间:2024-06-03 12:17:14
来源: 经济日报
阅读量: 1508

  近期,国内多个大模型企业陆续下调相关产品价格。5月21日,阿里云宣布通义千问商业化模型和开源模型降价。同一天,百度宣布文心大模型的两款主力模型ENIRE Speed、ENIRE Lite全面免费。科大讯飞也在22日宣布讯飞星火API能力正式免费开放。

  价格机制是市场的核心运行机制,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集中体现。因为有价格竞争,企业才能感受到市场压力,从而努力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强化产品差异化程度、用心服务客户,以保持性价比优势。价格竞争是一个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必经阶段,不可或缺。正是一轮轮价格竞争筛选出了一批批优质企业,让产业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发展特征。要做强产业,必然要经过价格竞争的洗礼,大模型产业也不例外。

  对大模型产业而言,价格竞争又有特别的积极意义。用户数量是大模型企业的命门,掌握了用户就掌握了需求,进而能够掌握数据,获得发展优势。推动大模型产品实现质量跃升,优化数据、处理技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用户大量的数据输入和使用反馈,让供需两端实现充分有效的互动。大模型产品降价有助于增加用户数量、拓展用户网络,并通过需求端的信息反馈来优化产品质量。

  大模型产品降价促使用户增加,还可以进一步丰富应用场景。大模型产品设计之初的应用场景,是基于工程师的技术逻辑,是否契合市场还需用户的需求逻辑来验证。用户增加之后,需求的丰富性和不确定性恰恰为需求验证提供了契机,也为新场景应用提供了可能。在供需双方无限次的互动中,技术逻辑和需求逻辑实现充分结合,应用场景也随之丰富。

  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787亿元。当前,10亿参数规模以上的大模型已超过100个。根据预测,2026年我国AI大模型市场规模将达到211亿美元。大模型企业数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这些企业用户争夺战的日渐激烈。价格竞争或许是残酷的,但正是这残酷的“无形之手”,推动着企业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能为用户提供更高性价比服务的企业将脱颖而出,而无法适应市场变化的企业则可能出局。

  当然,“拼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抢占市场份额,但要继续加速大模型应用的落地,还需要在其他方面作出努力。比如,国内大模型厂商可以加强与多个行业的合作,以深入了解各行业的需求,为不同行业提供定制化AI应用解决方案。

  如果说2023年是我国大模型产业的萌芽期,那么2024年就是大模型产业的成长期。期待在经历了一番成长尤其是价格竞争的洗礼之后,我国大模型产业能迈向一个发展更高速、更强大的新阶段。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