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木塔建于公元1056年,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被誉为我国木结构的“史诗”,也被梁思成称为“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
然而,如今它也面临如何保护与传承的难题。由于地震、风雨、战乱等因素带来的损伤千年间逐渐累积,应县木塔目前已无法供游客登塔参观。
这是一座塔的困境,也是众多文化遗产面临的难题。AI技术则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新路径。
2023年2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基于此前的研究成果,举办了以“古建筑保护的数智化转型与元宇宙构建研究”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会议围绕山西应县木塔的数字化保护,深入探讨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的可行性。会上,联想集团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联合启动“新IT,新文遗:AI赋能智慧应县木塔”项目。
按照分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充分发挥研究优势,开展木塔内部结构的建模工作,并打造木塔参数数据库;将工作成果转化为木塔的展示和科普内容,创作虚拟体验脚本。联想集团发挥技术创新优势,结合人工智能、神经辐射场以及扩展现实技术,为应县木塔构建数字世界中的“孪生体”。
在文遗活化利用方面,“智慧应县木塔”实现了模拟登塔、艺术还原、古今融合三大突破。在景区已暂停登塔参观的情况下,“智慧应县木塔”通过虚拟现实设备实现游客模拟登塔,尽可能保障游览体验。
与大多数古建数字化方案不同,“智慧应县木塔”不仅还原了古建筑的内外结构,还将木塔千年历史融入其中。体验者可以在梁思成、老僧等角色的引领下“游览”木塔,通过点击翻阅相册日记等操作,了解木塔的前世今生。基于最专业的建筑和历史知识,“智慧应县木塔”把木塔所经历的重要历史时刻,通过科技手段“复活”。
在创新保护方面,“智慧应县木塔”为木塔建立了可视化数字资讯档案,为日后开展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框架支持。与此同时,项目结合AI技术新增多项交互式创新尝试,例如以AI与增强现实技术辅助现场勘察。下一步,研发团队还将尝试利用大模型进行专业训练,打造“智慧守塔人”AI助教,在古建人才培养、木塔研究传承等方面展开更多创新探索。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所长刘畅说:“与联想集团携手打造这一项目,不仅是为了运用新技术记录和理解这座古代建筑,更希望能够探索未来保护木塔的可能性。”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