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吕梁山脉,层林尽染,枝头的沙棘果给这片辽阔的土地增加了一抹艳色。这种最高能长到18米、根系深扎地下60米的植物,像极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乡土情深,深深扎根在故土之中。
归家的“北漂”张贵鑫就是其中之一。而在几十公里外的吕梁交城县,从程序员转型电商负责人的杨捷也回到了故乡。他们见识过大城市的繁华后,选择返回故土,在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上给沙棘产业铺出了一条新路。
张贵鑫凭借着敏锐的商业视角,选择了拼多多:“跟朋友偶然一次聊天,了解到这个平台对新商家的支持力度大,尤其是农产品,还有零佣金的优惠。”
这正是拼多多持续深耕农业的一个缩影。作为以农产品起家的电商平台,拼多多近年来先后推出“农云行动”“多多好特产”等助商惠农活动,还让农产品也能和工业品一样,享受百亿补贴的流量入口和真金白银的扶持。同时,“百亿减免”“千亿扶持”等举措,通过服务费减免、保证金下调等方式进一步为农产品商家降本减负,助力产地好货拓展销售半径与市场空间。
“起初基本靠自己摸索。”他回忆道,当时每天的推广费用5000多元,日销售额最高能做到十几万元。老板给予了他充分的信任:“只要能做大,就放手去做。”
勇于放手一搏的决心,以及拼多多所带来的庞大流量,成功推动了沙棘汁的销售增长,让张贵鑫的努力得到了回报——2020年,“野山坡”沙棘汁在拼多多上做到了品类销量第一,日销售量达2000到3000件。同年,该公司电商年销售额首次超过了线下。
与此同时,杨捷运营的沙棘品牌却面临着成长瓶颈。他们早在2017年就在拼多多上开设了店铺,2020年之前,主要依靠代工。而随着线上销售规模不断攀升,代工模式反应慢、拖累发货节奏的弊端日益凸显。
如何接住电商平台带来的流量?公司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扩大生产。杨捷表示,拼多多带来的销量增长,给了他们发展供应链,打造自主品牌的底气。
今年7月,“待见”新款沙棘原浆上线后参与“百亿补贴”活动,日销量很快从10单上升到200单,迅速实现了新品破冰。
电商的蓬勃发展,在吕梁山区催生了一个从采收、加工到运营的完整的沙棘产业链。
“电商业务为我们创造了很多新的就业岗位,而且都非常适合有想法有闯劲的年轻人。”张贵鑫表示,现在,工厂正式员工的月薪普遍在4000到6000元。由于薪资颇具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返乡后,投入到沙棘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工作中。这些年,杨捷也逐渐实现了从一名电商运营到公司股东的成长蜕变。他透露,目前公司投资8000多万元自建工厂,拥有多条生产线,年效益达亿元。
回乡九年,杨捷说这里的一切“都挺好”。他觉得,故土不缺乏有能力的人才,这里的一切正通过互联网不断向外拓展。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