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我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0.8%,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物流业务总量指数今年以来连续4个月处在扩张区间。今年上半年,物流的需求保持持续回升的态势,特别是围绕消费板块,电商物流服务的及时性、履约度逐步提升,支撑了电商物流需求的增长。
物流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维系着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保障性作用。今年前6个月,我国物流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结构进一步优化的特点,有效支撑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这也是我国经济韧性强、底气稳、动力足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物流业从规模扩张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继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后,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2024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降至13.5%左右。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就“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作出部署。各地各部门也纷纷出台政策措施,助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在政策推动下,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成就显著。截至2024年底,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总里程超600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超16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9万公里,高等级航道通航里程超过6.7万公里,民用运输机场超过260个。全国共有152个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已分批布局建设229个国家物流枢纽、86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累计建设33.78万个“一点多能、一站多用”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012年的18%下降到2024年的14.1%。交通物流领域已形成超大规模设施网络、超大规模服务市场、超大规模技术装备体系和配套生产能力。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物流需求最大的市场。202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360.6万亿元,同比增长5.8%。但也要看到,我国物流业还存在一些短板。枢纽配套基础设施设备不足,各地区发展差异较大,综合交通网络互联互通和网络韧性还需增强,跨交通方式的联动协调发展机制有待完善,运输结构体系还不健全,绿色低碳运输发展相对缓慢,交通物流行业数字化程度较低,应急物流体系还不完善。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社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补齐短板,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在多方面发力。要深化多式联运领域改革,扩大铁路基础设施覆盖范围,在公路网络和物流枢纽之间形成便捷联运衔接,打通港口设施、航空货运基础设施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通道。有序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完善智能运输与物流管理系统的GPS和物联网技术,提高物流据点的数字化水平。积极推广无人机和无人车,加快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加强政策供给和行业发展引导,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智能物流系统研发,提升新技术嵌入服务创新的能力。优化监管环境,为物流企业进行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应用营造良好的发展预期。重视和优化供应链管理,推动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零售企业等上下游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共享信息和资源。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柔性供应链体系。建立供应链风险管理和评估机制,确保供应链运行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从物流运行的景气表现来看,我国物流与供应链行业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内需增长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市场竞争格局将进一步优化,物流服务网络持续深化调整。同时,数字化、智能化与绿色化将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关键力量。我国物流业将在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升级的转型轨道上稳健前行。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