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累计发运集装箱货物109万标箱,同比增长70.3%,其中9月4日突破100万标箱大关,首次实现年发运量超100万标箱。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作为中国西部陆海联运的国际贸易大动脉,呈现出火热往来的态势。这一“钢铁丝路”不仅拉近了全球113个国家地理距离,更在促进贸易合作往来、推动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通道升级,加强物流网建设。要想富,先修路,成熟的物流网就是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西部陆海新通道从最初“渝桂新”班列1条线,到如今常态化开行北部湾港—重庆、北部湾港—四川、北部湾港—云南、北部湾港—贵州等26条图定运行线路,其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联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长江经济带,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作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项目核心工程,该通道整合铁路、公路、海运等运输方式,以重庆为运营中心,经广西北部湾通达东盟及全球127个国家及地区的555个港口,较传统路径缩短10天物流时效,并与中欧班列实现国际联运,进行无缝衔接,其中以北部湾港、湛江港为起点的图定运行线路已达15条,形成以北部湾港为主要进出海节点,以重庆、成都为运营中心,覆盖西部主要城市的便捷高效运输网络。
互惠互利,激活双循环经济动能。西部陆海新通道依托运输优势,一方面成为“中国制造”南下的“高速路”:重庆汽车配件出口东盟增长107.9%,广西新能源汽车通过“铁路+海运”模式直抵中东,甘肃的土豆、宁夏的枸杞、重庆的柠檬、广西的白糖等货物也搭乘新通道班列走出国门;另一方面,变身全球资源北上的“补给线”:泰国榴莲、柬埔寨大米等东盟农产品经冷链班列88小时直达重庆,运输成本降低30%。更重要的是,通道与中欧班列无缝衔接,构建“欧洲—中国西部—东南亚”跨洲产业链,实现内外“双循环”高效联动。截至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运输货物品类超过1300种,涵盖电子产品、整车及零部件、机械、食品等数十个大类,形成“物流带经贸、经贸促产业”的良性循环,为西部地区培育出高质量发展新增长经济。
大国担当,建设国际友好交流平台。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不只是国内的重大工程,更是中国对外合作与交流的重要窗口。该通道已成为连接亚洲、欧洲及非洲的重要纽带,凭借价格低、速度快、有保障等优势跃升为众多跨国运输业务的首选。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南亚以及更远地区国家的经贸联系,也间接打造了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的有效平台。
舳舻千里,铁龙驰骋,一路通则百业兴。从“线”到“网”,由“通”到“畅”,西部陆海新通道正清晰地铺展在西部大地上。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持续推进,其必将成为推动沿线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有力支撑,从高山到平原,从陆地到海洋,跨越亚欧大陆,激活国际国内经济发展“一池春水”。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