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大省山西“母亲河”的绿色之变

发布时间:2022-11-14 10:28:35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申峰、王学涛
阅读量: 1178

  69岁的山西太原居民段铸已坚持冬泳20余年。早些年,他只能在汾河附近水质较好的小水塘里锻炼。谈起汾河旧模样,他忍不住叹息:“治理前,水是黄色的,聚集着成堆泡沫,还散发着臭鸡蛋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汾河周边煤矿开采,草木落灰,飞的麻雀都是黑的。”

  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绵延710余公里,哺育着这个煤炭大省四分之一的人口,被誉为山西的“母亲河”。然而,由于历史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后,汾河流域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河道几乎断流,干流劣Ⅴ类水质比例一度达到68%。

  改变始于1998年启动的汾河太原城区段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今年49岁的张玉红是这一工程的参与者、见证者。

  “为提高防洪能力,一期工程从加固扩建大坝着手。”张玉红回忆,当时河道里杂草丛生,为改善蓄水功能,千余百姓义务参与到清除工作中。

  2000年8月,汾河太原城区段开始蓄水,闻讯赶来的市民挤满岸边,大家看到水流欢呼雀跃:“水来了!”这一幕一直留在张玉红的脑海。

  经过20余年控污、增湿、清淤、绿岸、调水,2021年秋,汾河太原城区段生态修复治理工程顺利完成,昔日的“臭水沟”成为休闲健身、旅游观光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汾河治理对防洪排涝、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等有重要作用。”张玉红如今在太原市汾河景区管理委员会负责防汛安全,治理后的汾河让他心里很踏实。

  秋日的汾河景区,林木耸立,色彩斑斓。宽阔的河面让人想起汉武帝笔下“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的画面。市民们沿河岸悠闲散步,怡然自得。

  太原城区段是汾河治理的排头兵,也是汾河生态环境变化的一个缩影。

  在临汾市,汾河岸一度被称为“环保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十余年前开始,当地政府大规模关停取缔污染严重的企业,并对河道进行生态修复和治理。

  在取得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同时,汾河修复的经济效益正逐步显现。临汾市曲沃县汾河岸一处盐碱滩经过治理后成为占地2500亩的智慧菜谷,种上了香菇和花卉,还成为临汾市最大的育苗基地。

  “一年盈利约3500万元。周边村民通过土地流转、打零工等获得相应收益。”曲沃县晋之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旭说。

  近两年,随着《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决定》《山西省汾河保护条例》相继施行,山西加快河湖保护治理法治化进程。

  千里汾河,出管涔,入黄河。随着多地加大汾河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静乐县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太原汾河湿地公园、介休汾河国家湿地公园、洪洞汾河国家湿地公园、稷山汾河国家湿地公园……越来越美的湿地串联一路风景,造福一方百姓。

  据观测,太原汾河景区夏季区域温度比市区低三四摄氏度,相对湿度高10%至20%。汾河修复工程改善了当地湿地生态系统,提高了生物多样性,如今太原汾河景区已是160余种鸟类栖息的天堂。

  “除了常见的鸟,近年来还拍到东方白鹳、白尾海雕、火烈鸟……汾河带给人们的惊喜越来越多。”太原市“拍鸟达人”高秋生说。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