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上,工人有条不紊地加工着产品;实验室内,研发人员小心翼翼地操作着仪器;会议室里,韩国客商与中国企业深入交流着合作意向;厂区门口,一辆辆满载货物的卡车正鱼贯驶出,奔向车站、港口和机场,随后货物将被运往全球各地……记者在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看到的一幕幕场景,生动彰显出东北亚经贸合作的澎湃活力。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与东北亚五国贸易额达9016亿美元,同比增长1.6%,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近15%。同期,中国与东北亚五国双向投资金额超过70亿美元,投资合作领域逐步拓展至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等新兴领域。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东北亚作为全球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区域经贸合作具有较强互补性。随着中国开放政策的不断落地,东北亚区域合作将迎来更广阔的前景。
区域经贸合作展现强劲动能
东北亚各国经济发展各具优势、结构互补,区域经济合作空间大、潜力足。特别是近年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持续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深入实施,大图们倡议合作保持良好势头,区域各经贸机制合作取得积极成效,均为东北亚经贸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为中韩示范区首个落户的中韩合资企业,长春天明盛科技有限公司在华深耕的历程,正是近年来东北亚地区外资企业深耕中国的真实写照。据了解,通过引入韩国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并结合国内市场需求,天明盛构建起高效的研发与生产体系,逐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产能力。
“示范区不仅为我们优化了研发资源,还搭建了通向国际市场的桥梁。”天明盛相关负责人向国际商报记者表示,公司在示范区内的生产线采用国际标准化管理,产品现已远销东南亚多国,并在高端显示材料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无独有偶。在9月11日举行的2025中日韩产业合作发展论坛上,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李熙燮对深化中日韩经贸合作提出相关建议。他表示,当前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区域合作面临新的机遇与外部压力,应加快推动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程,深化三国贸易与投资合作,并加强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新兴领域的合作。希望通过持续努力,将三国面临的挑战转化为合作机遇,为全球治理贡献亚洲方案。
对于东北亚经贸合作的未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政治研究室主任董向荣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区域内各国可以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以及新能源、气候变化等新兴产业领域加强合作,同时利用好区域自贸等政策红利,不断提升各自对外开放水平,特别是在服务贸易等领域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
织密经贸往来加速“走出去”
日前,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在长春圆满落幕,共有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余名嘉宾参会参展,7万余种海内外品牌商品线上线下集中展示,为东北亚经贸合作创造新的机遇。
在东北亚地区外资企业纷纷来华参展的同时,中国企业也正在政策红利的助力下加速“走出去”。
近期,第六届辽宁出口商品(日本)展览会在日本大阪举行。辽渔集团、大杨服装、营口东盛、辽宁东元等154家深耕日本市场或对日贸易有强烈合作意向的辽宁企业参展。展览首日,葫芦岛钢管工业有限公司、营口辽南铁路客车工程有限公司等40余家参展企业就签订超3亿元意向出口合同。
辽宁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辽宁省在总结辽宁出口商品(日本)自办展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相继在俄罗斯、蒙古国等地成功举办了自办展,取得良好效果,在世界各地打出“辽宁出口商品自办展”的金字招牌,为全省出口保持快速增长提供了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也为中国企业走向东北亚市场拓展了新渠道。“吉林省地处东北亚核心位置,是中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面向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中心枢纽,雄厚的产业根基是吉林制造的强大支撑,也是吉林出海的底气,形成了跨境电商方面的独特优势。”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五届中国新电商大会产业链对接会上,吉林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吉林将通过共建东北亚跨境电商枢纽,依托吉林省的区位优势和物流网络,共同打造面向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的跨境电商新格局,打造辐射东北亚的仓储配送中心和供应链枢纽。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