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科创名城 产业名城 开放高地

发布时间:2025-09-19 16:17:47
来源: 国际商报
阅读量: 980

这里是养人的地方、创新的天地。

这里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书写城市发展的新标杆。

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即将开幕之际,安徽合肥这座科创名城、产业名城和开放高地,敞开怀抱迎接四海宾朋,向世界展示绰约风姿。

科大硅谷

创新资源高水平集聚

构建多类型、多层次创新体系

近年来,合肥市科技创新能力稳居全国城市前7位。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合肥居全球“科技集群”第39位。

创新资源的高水平集聚,为合肥建设科创名城提供坚实“底座”支撑——在全国首批首个挂牌国家实验室,第二个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布局建设13个国家大科学装置,近两年“中国十大科技突破”有三分之一来自合肥。

人造太阳、稳态磁场、热核聚变、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墨子巡天、九章计算、本源司南、祖冲之号、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等重大成果在合肥诞生。

深空探测实验室牵头研制的天都一号、二号成功发射,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嫦娥七号转入初样研制,天问二号于2025年5月成功发射……一系列杰出成果,让合肥这座城市更具科创魅力。

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四大领域,合肥市大力建设由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交叉前沿研究平台和产业创新转化平台、“双一流”大学和学科组成的多类型、多层次的创新体系。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合肥中心、中科院临床研究院医院(合肥)、合肥离子医学中心等交叉前沿研究平台纷纷落成。

2024年9月,合肥市首次提出构建以“两心一谷”(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先中心、科大硅谷)为支撑的“Y”型城市创新战略格局,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动科技创新能力跃升,以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引领产业创新体系突破,以科大硅谷促进创新创业生态深入优化。

据统计,科大硅谷现已入驻科技型企业超2500家,累计集聚科技型企业和科创服务机构超7000家,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超7万名,设立海内外创新中心13家,集聚基金200多支,总规模超2500亿元。

江淮汽车与华为联手打造的尊界S800批量投产

新能源汽车领跑全国

“6+5+X”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近几年,一提到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许多人都竖起大拇指。

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之都”,合肥市已引入蔚来、大众、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和技术研发中心,集聚6家整车企业、400余家零部件企业。2024年,合肥新能源汽车在地产量达137.6万辆,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品牌全、技术先进、产业链供应链完整的城市之一。

合肥市正聚力打造“6+5+X”产业集群。“6”是指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生物医药、智能家电(居)、高端装备及新材料六大支柱产业;“5”是指量子信息、空天技术、聚变能源、下一代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先导产业;“X”则代表要持续跟踪若干前沿技术方向,创建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目前,合肥市六大支柱产业已具备鲜明特点和强劲实力。譬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型显示产业板块,合肥市拥有京东方、维信诺、三利谱等新型显示龙头企业,集聚上下游企业超190家,形成TFT―LCD、AMOLED、Mini/Micro LED、硅基OLED、量子点显示、空气成像、激光显示等七大技术路线布局,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整体规模、创新能力、本地化配套水平、综合实力等均位居国内第一方阵。

先导产业的发展也同样喜人。

在量子信息领域,合肥市已集聚量子信息企业93家,居全国首位;发布国内首款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国内首个量子计算双创平台,建成亚洲最大的基于量子化学计算材料数据库平台。

在空天技术领域,合肥市已落户全国首个深空探测实验室;商业航天关联企业及机构数增至160家,实现三年翻两番;星图测控成为全国首家商业航天测控上市企业。

在人工智能领域,合肥市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截至目前,累计自建算力7200P,累计纳管算力超20000P;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首批通过国家备案……

随着“6+5+X”产业集群崛起,合肥市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抢占先机。

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与世界共享更多合肥机遇

作为一个内陆城市,合肥正加速迈向开放前沿。

合肥市已拥有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服务贸易试点城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进口贸易示范区等4个国家级开放平台。

其中,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技金融、跨境电商、生命健康等产业。2024年,合肥片区1项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2项成果入选“长三角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案例”,4项成果入选安徽自贸试验区第三批“十佳”制度创新案例。

在开放通道建设方面,合肥市已获批国家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截至上半年,合肥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累计开行超5000列,覆盖20国170个国际站点。2024年,合肥市新开通国际客货运航线7条,国际旅客吞吐量增长1.8倍。

依托这些平台和通道,合肥市与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合作,2024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790.73亿元、居省会城市第8位。此外,合肥市还入选了2024年、2025年全国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试点城市;截至2024年年底,累计62家境外世界500强在肥设立100家企业,大众全球第二研发中心被列为全国标志性外资项目。

近年来,合肥先后被评为全国十大“经商成本最低城市”之一,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之一,全国十大“办事不跑腿”城市之一,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投资价值及投资潜力的中国城市”。

如今,合肥市对外交流更加主动,缔结了43个国际友城,对54个国家实行240小时过境免签,外企和游客来肥将会更加便捷、更为高效。

盛会启幕在即,风华正当其时。合肥市将敞开大门与全球伙伴共话合作、共谋发展,继续以“养人”的温度涵养创新活力,以“实干”的力度夯实产业根基,以“开放”的广度链接世界资源,向世界展示合肥风采、共享合肥机遇。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