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东河采油气管理区从“卡脖子”到“稳产出”创新工艺为油井“强肌健骨”

发布时间:2025-08-07 16:30:52
作者:赵云 黄阳
阅读量: 485

       8月1日,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东河采油气管理区16-9井场,橙红色抽油机在阳光下匀速转动,井口压力表指针稳稳停在绿色安全区间。技术人员紧盯智能终端上的实时数据,井下电缆悬挂穿越装置运转参数平稳如常。自今年5月投用以来,这口井已累计产油500吨,成为管理区破解稠油开发难题的生动例证。

碳酸盐岩稠油区是东河采油气管理区的“心头病”。今年以来,东河采油气管理区针对稠油电泵流道狭窄导致提液能力不足、井筒易结垢使得生产周期缩短等严重制约着产能释放的“卡脖子”问题。逐步构建起适应复杂油藏的工艺技术体系,打破困局,实现了从“卡脖子”到“稳产出”的跨越。

井下电缆悬挂穿越装置让油井“提液劲更足”。该装置耐压差达35MPa,攻克了高压环境下电缆密封的难题,搭配优化后的泵体流道设计,彻底解决了“提液难、稳产期短”的问题。哈16-9井的稳定生产,不仅验证了技术的可靠性,更为同类油藏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案。

注气管柱工艺的升级让油井“更耐造”。管理区采用钨合金镀层+石墨烯涂层气密扣油管,配合V3等级永久式封隔器在哈601-7PT4、哈15-7投入使用,油管耐腐蚀性提升3倍以上。在筑牢井筒安全屏障的同时,单井作业材料成本降低15%,实现了安全与效益的双赢。

新型长柱塞防卡工艺则为抽油泵“添活力”。技术团队与厂家联合研发的70mm长柱塞抽油泵,扩大了沉砂腔和润滑结构,从本质上减少砂卡风险。金跃201-2井使用该泵后,日稳定排液63吨,故障间隔延长50天,既满足了排液需求,又降低了修井频次。

一系列创新工艺为油井“强肌健骨”,让老油田焕发新生。目前,这些技术正逐步推广,预计年增原油产能将突破万吨级。未来,东河采油气管理区将继续深耕工艺优化,以技术创新破解更多开发难题,为保障能源安全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