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以来,湖北黄石新兴管业多举措大力推进降本增效工作,紧盯确定的目标任务,强化担当意识,坚持“干”字为先,持续深化“三我”活动,在冲刺“双过半”任务目标的重要窗口期,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安排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以担当作为的精气神精准发力二季度。各部门牢固树立如芒在背的紧迫感危机感,坚持“一切成本皆可降”理念,以顺产高产、降本增效为目标,层层传导压力,强化担当作为,持之以恒抓好降本增效等各项工作,千方百计抢进度,奋战冲刺“双过半”。
决战二季度,“铁军”争上做表率
炼铁部激励广大干部职工锚定“争上游、走在前”目标定位。结合自身生产实际和工作重点制定方案,积极营造“铁军”争上游、走在前、做表率的浓厚氛围,为“决战二季度,冲刺双过半”奠定坚实基础。
炼铁部紧密围绕“降本增效、追赶超越、冲刺双过半”这一中心深入细致开展各项工作。通过优化原料配比、加强对燃料仓的监控和管理、制定加装高分子衬板等一系列技改项目等举措,打通生产难点、堵点问题,推动成本管控和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同时成立能源管理小组,加强日常能源巡检监督检查工作,形成长效机制。重点优化生产组织,实施错峰生产,合理调整最大限度优化能耗。
原燃料作为生铁成本的大头,不断优化物料结构,使高炉、烧结原料配比更优化。增强原料优化加入的联动性,以高性价比的小料种合理配加生产,将烧结矿配比由82%逐步提高至86%以上,进一步降低原料成本。同时成立能源管理小组,加强日常能源巡检监督检查工作,重点优化生产组织,实施错峰生产,合理调整厂房及生活照明模式,年累计可节约28万元。
吹响冲锋号,奋力迎战“双过半”
铸管部统筹谋划冲刺“双过半”目标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做到“人员培训、原材料储备、工艺标准、生产措施”四到位。开展“冲刺‘双过半’,建功夺高产”劳动竞赛,进一步激发职工创先争优、奋力拼搏的精气神。及时排查并梳理可能影响生产产能、能耗、成本的问题难题及措施,制定问题难题销项清单,集中力量开展问题难题项目攻关与整改,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待铁、待管、待车及堵线等痛点、堵点问题,提高产线连续作业能力,为生产高效运行“扫雷清障”。
铸管部全体党员干部夜以继日奋战在一线,担当作为倾心奉献,自主自觉值班履职,深入产线为保持生产安全、高效、低耗运行及产能效益最大化贡献智慧与力量。5月份以来,在“军钢杯”管理大奖赛活动的引领下,铸管部水冷、热模线阶段性生产计划产量呈现逐步攀升的生产态势,广大干部职工卯足干劲、奋力迎战。截止至5月份
热模离心机投产仅两个月快速实现了达产,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均保持了较好水平,为冲刺“双过半”奠定了坚实基础。
活力促生产,精准攻坚提质效
铸造部积极推进契约化管理,从优化市场、生产组织;加强能源、物资管控;提高质量、生产活力三个方面精准发力,齐心奋战二季度,助推公司指标达成“双过半”。
铸造部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严格管控一切能源、生产消耗。每周盘点通报现场物料、风水电气能耗的使用情况,从生产现场源头杜绝物料、能源不必要的浪费。重新梳理现场的不要物、必要物,对现场进行整理整改,加强现场定置管理,消除现场安全生产隐患。同时对浇注系统、加工余量、出铁重量进行理论计算,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时调整生产组织,有效提高工艺出品率6%以上。
铸造部通过实施熔炼工、造型工等重要岗位技能比武,开展工序小指标竞赛等活动,高度强化全员质量管理意识,进一步提高职工岗位技能,有效激发各工序生产活力,促进质量效益双提升。4月份铸件产量同比一季度平均月产提高59.34%,铸件综合合格率较一季度提高5.8%。
风吹草木动,精细降本“新动力”
积极创新管理思维,坚持提质增效不动摇。动力部在每个工作环节寻找“提质”出路并积累“增效”力量,以“冲刺双过半”为抓手,不断突破“惯性”生产管理理念,以开源节流“精”为本,降本增效“细”当家的管理模式,为“冲刺双过半”夯实基础。
动力部紧紧围绕“冲刺双过半”工作目标,制定月对比奖罚机制,以结果为导向,优化生产、工艺操作,通过对不同生产组织、工艺操作模式下的节能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固化最优生产组织、工艺操作模式,有效提升了能耗管理工作水平,能耗指标成效显著。其中二季度减少外购新水370T节约费用12万元。另一方面,细化分解生产目标任务,精细生产过程管控,深推小时管控模式,在生产各环节加以控制,切实降低生产各项支出,为公司达成“双过半”不断提供“新动力”。据悉,降低煤气放散率降本增效项目二季度指标同比2022年最好水平降低0.6%,创效10万元;天然气使用指标二季度同比2022年降低85.32万元,均实现新突破。
坚定信心、逆势而上。黄石新兴取合理之点,行关键之事,在冲刺“双过半”的道路上挖潜开拓,多措并举,全体干部职工共同见证了佳绩的实现,为达成“双过半”进一步夯实基础。黄石新兴将继续全力以赴、精益求精,早日达成“双过半”,为奋战二季度再添一笔浓厚色彩。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