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数十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五金制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放眼当今变局,如何扬帆远航、走好国际化新航程,已成为全行业必须答好的时代考卷。
在10月10日于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五金品牌出海大会上,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理事长张东立指出,目前,五金制品行业的年出口额超1600亿美元,行业亟需从“产品输出1.0时代”迈向“品牌出海2.0时代”,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中国五金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商务部研究院专家洪勇分析道,中国五金出口规模稳健增长,2024年出口达1636.3亿美元。其中,工具五金成为增长最快的领域,国际品牌竞争力初步显现。但产业仍面临品牌力薄弱、研发投入不足、国际绿色与技术壁垒(如欧盟CE认证)强化等挑战,需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加大研发投入、完善标准认证体系,推动中国从五金“制造大国”向五金“品牌强国”跨越。
商务部电子商务与信息化司原副司长聂林海建议,五金行业要“抱团出海”,以产业集群实现协同作战;依托创新驱动,推动五金产品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全面升级;注重数字赋能,运用新技术优化五金行业的全球供应链布局。
浙江工商大学中非经贸研究院院长赵浩兴教授提出了“新出海”理念,呼吁企业持守长期主义、利他主义,遵循ESG的发展轨迹。赵浩兴表示,2025年-2030年是出海非洲的黄金期,企业可依托产业基地、创业园区、本土营销等六大模式,构建兼具高度、深度、温度、速度、精度的高质量发展。
莱索托驻华大使肯尼思·拉巴莱表示,中国五金产品畅销非洲,深受欢迎,期待借助本次大会搭建的合作平台,深化非中五金领域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达之路集团董事长何烈辉结合20余年对非投资经验分享道:“高质量出海不仅是产品输出,更是能力输出和价值输出。企业需做好‘三个深度’:深度了解当地市场需求,避免简单照搬中国模式;深度融入当地社会文化,通过雇佣本地员工、参与社区建设实现真正的本土化;深度参与当地产业链构建,将中国优势产能与非洲发展需求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共赢。”
本次大会由中国五金制品协会主办,中非桥、浙江工商大学中非经贸研究院、余姚市五金制品协会承办,汇聚了国内外行业组织、智库专家、品牌企业、国际采购商等多方资源,构建交流与合作枢纽,来自沙特、埃及、约旦等20多个国家的采购商与中国重点五金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共探五金品牌出海新路径。活动期间的全球采供资源精准对接会吸引了150余家国际采购商参与,来自沙特、约旦等公司的代表发布了采购需求。
大会还发布了《中国五金品牌高质量出海行动宣言》,并举行了中国五金品牌出海非洲联盟启动仪式。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