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物贸易规模连续跨过5万亿美元、6万亿美元两个台阶,服务贸易规模首破1万亿美元,贸易强国建设步伐加快,外贸韧性和抗冲击能力显著提升……同时,中国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为维护国际经济秩序和治理体系作出重要贡献。
“十四五”期间,我国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更加注重自主创新,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发展和安全的主动权,开创开放合作、包容普惠、共享共赢的国际贸易新局面。
逆势增长彰显强大韧性
“十四五”期间,面对外贸承受的压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多次果断出台稳外贸政策,各方齐心协力,外贸在“风高浪急”的情况下逆势增长,贸易强国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贸易大国地位巩固,主动扩大进口彰显大国担当。
——规模优势进一步夯实。2024年,中国货物贸易规模达6.16万亿美元,较“十三五”末的2020年增长32.4%,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在服务贸易方面,服务贸易规模首破1万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位。
——贸易合作惠及世界。中国是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不仅为全球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也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稳定提供保障,以实际行动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大市场机遇全球共享。2024年我国进口增长2.3%,创历史新高,连续16年保持全球第二大进口国地位。积极扩大进口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主动担当。我国主动对所有已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通过商签协定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零关税。同时,中国继续发挥进博会、消博会以及广交会这些重要展会平台的促进作用,推动培育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不断提升进口贸易便利化水平。
贸易强国建设步伐加快,数智化赋能服务贸易新优势。
——货物贸易优化升级。中国外贸的“含新量”持续攀升——新产品加速“出海”、新业态蓬勃发展、新品牌闪耀国际舞台。2024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占比提升至59.4%,汽车出口首次突破600万辆。储能产品、智能家居等绿色低碳、智能化、数字化产品出口快速增长,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品更加注重品牌驱动和技术赋能。外贸新业态潜力持续释放,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约2.7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67%。
——服务贸易创新提升。我国首次对跨境服务贸易实施负面清单管理,2024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额比2020年增长38%。创新发展数字贸易,完善数字贸易支持政策,高水平建设一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2024年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额比2020年增长近四成。
“十四五”期间,我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贸易规模稳定、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加快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
“强筋健骨”完善流通体系
“对外贸易是我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加快贸易强国建设,不仅应做到贸易强、投资强,也应做到市场强、产业强。“十四五”期间,我国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全球配置资源能力。
流通联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线上和线下,是经济的“筋络”和“血脉”。
“十四五”期间,我国商贸流通格局“一升一降”,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看“升”,2024年我国批发零售业增加值13.8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40%,占GDP的比重超过1/10,创历史新高。批发零售等流通主体做大做强,提高了我国现代流通运行的质量和效率。看“降”,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从5年前的14.7%降至14.1%,重点企业综合物流成本降低10%。社会物流成本稳步下降,使得实体经济“筋络”更加畅通。
“十四五”以来,我国以现代供应链为牵引、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推动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着力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伙伴关系。
当前,个别国家严重损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阻碍了各国共同发展。对此,中国正以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最佳应用场景,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在质量、效率和动力上不断迈上新台阶。
展现数字化突破的中国担当。我国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数字丝绸之路”、电子商务合作谅解备忘录,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牵头发起《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倡议》《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助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融合发展。
贡献智能化发展的中国智慧。我国坚持开放共享、智能平权,积极开展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帮助世界各国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加强能力建设,发布《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为全球共享智能红利、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合作作出积极贡献。
推动绿色化转型的中国行动。我国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积极支持优质绿色技术和产品自由流通,为世界提供8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装备,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下降超60%和80%。
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十四五”期间,全球治理经历重构,国际经济秩序和治理体系面临严重冲击,对此,中国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推动多边合作和区域合作“两个轮子”一起转。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表示,在多边合作层面,中国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全面深入参与世贸组织改革,捍卫世贸组织的权威性。中国努力增强世贸组织的有效性,引领推动达成了投资便利化协定、电子商务协定等高水平经贸协定。中国还深度参与贸易环境、发展等议题磋商,推动国际经贸规则与时俱进;建设性参与G20、金砖国家峰会等多边机制的合作,始终把发展置于国际经贸议程的中心地位。
在区域合作层面,中国稳步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
一方面,“朋友圈”越来越大。中国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生效,使之成为全球经贸规模最大、涵盖人口最多的自贸区。2025年,中国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的谈判,与非洲31个国家签署共同发展经济伙伴关系框架协定。
另一方面,开放水平越来越高。中国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高标准协定,推动服务贸易和投资谈判进入负面清单时代,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领域的规则已经成为我国自贸谈判中的“标配”。
2024年,中国向自贸伙伴的出口达10.06万亿元,同比增长7.6%;从自贸伙伴的进口达9.01万亿元,同比增长4.1%,均高于我国同期整体进出口增速。
贸易强国应是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引领者、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经贸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一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推动经贸领域的务实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实现了互利共赢,为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贸易投资不断深化,产供链联系更加紧密。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货物贸易从2021年的2.7万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3.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4.7%,占整体贸易的比重由45.3%提高至50.7%。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