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隐藏式车门把手凭借美观、科技感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某车企负责人告诉记者,隐藏式车门把手增强了人车之间的交互体验,车主可通过语音、按键、钥匙等多种方式打开车门,同时使得整车造型更加符合流线型设计,降低风阻系数、节约用电能耗,让车辆提升5—10公里的续航里程。据统计,国内市场搭载隐藏式车门把手的新车占比已超60%。
然而,近两年在市场应用中,隐藏式车门把手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打车时不知道咋开门,被司机嫌弃了”“东北天气太冷,隐藏式车门把手不能正常弹出”“车辆发生剧烈碰撞后变形,依赖电子系统的把手无法开启”……隐蔽无标志、识别操作难、夹手、存在潜在逃生风险等问题,让隐藏式车门把手受到质疑。
通过设计创新吸引消费者无可厚非,但保证安全应是底线和前提。部分车企已经关注到了这方面的安全隐患。例如吉利汽车公开了一项隐藏式车门把手紧急解锁专利,通过机械传动+双电路备份+低温自加热技术,让车门把手在碰撞、断电、极寒等极端情况下仍可手动解锁。
当前汽车车门把手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和标准。针对这一现象,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该技术要求规定了汽车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安装要求、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和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标志要求、电动式车门外把手的防夹要求与试验方法、车门外把手和车门内把手的强度要求与试验方法、电动式车门把手的动态试验要求与试验方法等。
专家表示,技术要求的制定对于提升汽车车门把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救援逃生角度,强化汽车车门外把手在碰撞以及车辆起火等事故场景的安全逻辑,增加机械或者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要求,保证断电、碰撞等事故中车门系统能够开启,从而进行救援及逃生活动;保证翻滚、坠落事故中,能够防止车门把手的误作用,从而降低乘员跌落风险;规范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应急式车门内把手易于识别的安全标志,保证标志可见性,从而降低乘员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难度;保证车门把手的结构强度,防止事故发生后门锁操纵机构功能丧失。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