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汽车芯片可靠性与产业安全水平

发布时间:2025-11-20 11:08:30
来源: 经济日报
阅读量: 56

近日,国产汽车芯片领域传来两个好消息:在国产汽车芯片“质量强链”项目带动下,通过认证审查的芯片产品已累计上车2000万片,产值突破百亿元,有力增强了我国汽车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汽车芯片认证审查通用技术要求》等5项认证认可行业标准通过专家审查,将有效降低重复评价成本,助力我国汽车芯片在可靠性、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等关键指标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但也面临着国产汽车芯片良率不稳定、安全可靠性不足、上车选型难等产业痛点。

“过去,传统燃油车普遍花3年到4年时间开发一款新产品,而现在的造车新势力能做到一年一更新换代,相信到明年,智能汽车芯片需求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国家汽车芯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首席专家金星说,拥有自主可控的车规级芯片,才能掌控智能汽车演进的核心决策权,同时要有领先的中国技术标准,才能掌握全球市场竞争与规则制定的话语权。

截至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平台或机构能够完整地完成芯片级、系统级、整车级3个层面的全项汽车芯片检测工作。汽车芯片种类庞杂,应用场景丰富多元,现有认证审查技术体系还不能充分满足芯片相关评价需求,尤其缺乏“芯片—系统”集成过程中整体解决方案的质量评价。

“解决国产汽车芯片‘卡脖子’问题,亟需标准、认证认可和质量政策相协同,形成统一的、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市场规制和技术规则体系,以增强国内供应链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不断提高我国在汽车芯片领域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市场监管总局认研中心主任李莉说。

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认监委主任束为介绍,国产汽车芯片“质量强链”项目正是破解我国芯片产业依赖进口局面的关键。一方面通过建立完整的认证审查体系,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有效降低整车企业的选型风险和成本;另一方面,通过修订和发布多项标准,确保质量监管的可操作性和透明性,提升整个产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助力国产汽车芯片走向全球市场。

“汽车芯片可靠性与产业安全水平,对掌握核心技术、建设汽车强国、抢占产业制高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来说尤为重要。”中国一汽集团红旗品牌运营委员会副总裁蒋文虎说,一汽集团积极采用国家统一的认证审查标准,不仅研发周期平均压缩了2个月到3个月,还成功在红旗、解放等品牌的20多款车型上规模化应用已认证芯片,并完成163款芯片试装验证、功能评审、路试验证等准入工作,实现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与良性互动。

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刘勤让认为,当前,从中试平台、测试平台到认证平台、智驾训练平台,国产汽车芯片产业迫切需要构建一个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共享资源、减少重复投入,并在标准体系的牵引下,形成全行业认可的量化评价指标,从而提高芯片迭代速度与测试通量,促进芯片质量提升。

“要真正实现国产汽车芯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依靠单一企业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是推动整个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束为表示,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持续实施“质量强链”项目,推动汽车企业、芯片企业、产业集聚区以及检测认证机构之间深度合作,不断为我国汽车芯片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