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大歇场村民小组位于糯扎渡镇东部,因旧时马队常在此歇脚而得名。大歇场立足资源优势,确立“文化赋能,振兴乡村”发展道路,将传统民居、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文创艺术相融合,依托乡村博物馆、绝版木刻、农民画等资源,开创休闲体验、乡村旅游产业,打造村民实现致富梦想的“舞台”。
秉持软硬兼修、文化铸魂、特色打造的原则,当地政府从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公共服务设施着手,分期分批逐年实施大歇场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先后实施76户农村特色民居、景观步道、人畜分离、电揽入地、公共服务、绝版木刻培训基地、草皮街等项目,打造澜沧县第一批“小喇叭进农家”项目示范点、“三区人才”文化服务点、文化宣传示范点、流动图书室示范点,切实改善村民住房条件、村容村貌,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升村寨的整体形象,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推进以党支部为龙头的“双联系共建双推进”活动,在大歇场深入开展宣讲活动,用农民的话讲农民关心的事,让农民群众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宣讲员们化身成农民群众身边的“翻译官”,走进田间地头、站上村里小讲堂,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身边故事,讲述党领导下的农业农村巨变和他们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决心信心。
依托马帮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乡村茶马古道博物馆。大歇场茶马古道博物馆展厅面积达700平方米,展品超过3000多件。博物馆第一层是茶马古道文化展,陈列着当年马帮使用过的石水缸、马驮子、油灯、炊具、蓑衣、竹编包等老物品,尤其是茶马古道微缩景观,生动再现了“山间铃响马帮来”的历史景象。第二层南侧是木刻砖雕文化展厅,展示中国传统木刻砖雕工艺;北侧是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筹建的党史教育展厅,结合毗邻的“宁江县人民政府旧址”的红色遗址,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旅游路线,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提升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教育引导和激发党员干部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据统计,自博物馆建成至今,累计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成为澜沧县的一张文化名片。
大歇场具有“唱山歌、弹弦子、吹号典”等独具地方特色韵味的非遗文化活动,为不断创新提升乡村文化内涵,助力乡村振兴,澜沧县以总分馆制建设项目为依托,逐步形成区域一体的群文活动创作指导、辅导培训、团队建设、成果展示、技术服务体系,以打通“最后一公里”为目标,以“文化人才”专项为枢纽,结合“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以“展、演、培、赛”为重点,真正使大歇场成为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的文化之乡。
在大歇场组织开展的2022年澜沧县“幸福山歌唱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澜沧三脚歌》展演活动中,坚持“党建引领+非遗传承”的思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引导、鼓励党员学习和宣传非遗文化,积极组织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各项展示活动,展示项目分别有拉祜族竹编制作技艺、拉祜族服饰制作技艺、傣族崩人传统手工造纸制作技艺、傣族土陶制作技艺、澜沧三脚歌等项目,活动参与人数达2000余人,为传承人带来经济收益近1万余元。
依托茶马古道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农业资源和秀丽的山水风光,抓住都市人“归园田居”的精神诉求,探索产业融合,催生新兴业态。结合其农业特点,大力发展橡胶、咖啡等特色产业,目前发展橡胶、咖啡等特色产业3090亩,其中橡胶1800亩、咖啡1200亩、茶叶90亩,人均产业面积达10亩;澜沧赢和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冬瓜、南瓜面积800余亩,销售1000余吨。依托历史文化底蕴,充分挖掘茶马古道文化,引导群众按规划建设民居、民宿,在寨子周边可视范围种植经济林果和花木,将田园变景区、咖园茶园变公园,蓄力打造大歇场特色乡村休闲旅游。
2022年3月12日正式开集的大歇场草皮街,定于每周六开集,雅口村党总支书记周文友说:“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大歇场草皮街,充分展示大歇场的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做好餐饮服务,销售更多的农特产品,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添动力。”据统计,目前大歇场共有民宿12家、农家乐6家,其中2020年“驿风往事民宿”被云南省文旅厅、商务厅评为纳入奖补的“五星级”旅游民宿,为全县旅游民宿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