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买长乘短”吐槽背后的旅客诉求

发布时间:2023-09-27 11:09:33
来源: 工人日报
阅读量: 650

  据9月25日《扬子晚报》报道,随着中秋国庆假期临近,与抢票有关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近日,有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在12306平台购票时出现全程余票充足,但区间无票的情况,怀疑平台存在让旅客“买长乘短”的情况。12306回应,每趟旅途都有相应数量的车票出售,从始发站到终点站旅客的需求会被优先满足。如果还有余票,铁路方面会根据客流量动态调整,将余票投放到沿途站点。

  旅客被迫“买长乘短”不是新鲜事,铁路部门在运力有限的情况下,为优先保障长途旅客出行需求,会在一些热门线路进行区间限售。这种操作本身无可厚非,多数旅客也能够理解。毕竟,时下,随着跨省市公交线路的增加和私家车的普及,旅客短途出行能选择的交通方式比长途出行要多很多,而且火车的始发站和终点站多为大站,客流量比较集中。

  但从另一角度看,火车票区间限售导致旅游不得不“买长乘短”,铁路方面没有损失甚至获得了更大收益,但一些“短途”旅客显然多花了路费。这样一来,相关票源并未真正惠及那些有长距离乘车需求的旅客,短途旅客进出站检票还可能面临一些不便——当票面站点与实际出发和终到站不一致时,旅客往往需走人工通道。

  人们对“买长乘短”的吐槽,其实是对火车票区间销售信息不够透明的质疑,是对诸如区间销售车次、日期以及限售区间、解限时间、每区间预留车票数量等信息公开的渴望。人们期待,铁路部门能更大范围地公开票务信息,以满足人们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铁路客运具有一定公益性,让旅客出行更便利舒适,是铁路客运发展的宗旨。从这个意义上看,旅客被迫“买长乘短”不能一直是道无解题,无论是“买短乘长”还是“买长乘短”,铁路部门都应充分重视起来,拿出有效措施优化相关服务,改善旅客购票、出行体验。

  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这样的要求并不过分,这对有关方面的工作方式和能力提升来说,也是一种鞭策和激励。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