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项,世界第一!“十四五”期间我国非遗保护成绩显著

发布时间:2025-11-26 10:08:20
来源: 光明日报
阅读量: 188

       11月22日至23日,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在云南大理举办。记者从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我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成绩显著,非遗保护传承队伍更加壮大、保护传承水平进一步提升,非遗持续融入现代生活,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十四五”期间,我国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25项、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42名,14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验收,国家级、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达276个。中国非遗馆及浙江、广东、新疆等9个省级非遗馆开放运营,累计对2290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记录。此外,在中小学开展非遗普及教育,逐步推动“非遗进校园”向“非遗在校园”转变,培养了一大批“非遗新青年”“小小非遗传承人”,传承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十四五”期间,非遗保护传承队伍更加壮大。中国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深入实施,支持130所院校举办435期研培班,延伸培训人数达10万人次。100余所高校设立非遗保护本科专业和相关研究方向。

  “十四五”期间,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各地建设1.29万余家非遗工坊,分布在2138个县,其中包括693个脱贫县、13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带动120余万人就业增收。此外,“跟着非遗去旅游”成为社会新风尚,相关单位推出一系列非遗旅游融合典型案例、91条非遗特色旅游线路。

  “十四五”期间,随着“太极拳”“送王船”“中国茶”“春节”等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我国列入该名录名册的项目达44项,数量居世界第一。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