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通过创新传承民族“非遗”,在“食、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实现非遗与现代生活的深层次融合,也带领当地居民走向富裕。
新的一年,广州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已吹响前进号角。从正月初三起,戏迷朋友便开始齐齐“担凳仔,霸头位;睇大戏,贺新岁”。多姿多彩的节目,为新春佳节增添浓浓的“年味”。
展览分设石之美者、陶之匠心、吉金光华三大章节板块,汇集山东省10家文博机构100件(套)精品文物,包括玉器、陶器、青铜器等,时代跨度上起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下迄秦汉。
1月1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数字文化艺术博物馆“央博”平台上线暨“央博新春云庙会”发布仪式在京举行。“央博”平台将于1月21日大年三十正式上线,“央博新春云庙会”元宇宙体验活动也将同步推出。
据悉,自2021年始,在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的指导下,国家京剧院携手中国移动咪咕连续三年,在春节期间将经典京剧IP《龙凤呈祥》搬到线上,以演播形式引领传统戏曲创造转化。
一入夜,创意诗句灯饰点亮村庄;美术馆内,当地村民举办画展;织锦之家中,精美的傣族织锦在指尖翻飞……走进云南省腾冲市五合乡帕连村,艺术的注入,不仅拉近了村民与传统文化、现代艺术的距离,也让传统村落变身诗
近日,南京图书馆“清人文集数据库”上线。作为“江苏省珍贵古籍全文影像数据库”项目第一期成果,该平台目前共收录清人文集400部,以全本彩色扫描的方式制作成13万余幅高像素数字图像,并带有检索功能,在全网
2022年,荣宝斋迎来了建立350周年华诞。社会各界人士纷纷题词、撰稿以志庆贺。值此佳期,荣宝斋举办了系列纪念活动,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反响热烈,为百年老字号注入了新的生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西安易俗社是鼻祖剧社、文化剧社、革命剧社,也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单位。
研究和发展戏曲艺术,要立足艺术本体,探寻戏曲之所以成为戏曲的内在规定性,进而以守正创新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戏曲艺术焕发新的魅力和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