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制“爆款”瓷的古窑址就在景德镇

发布时间:2022-04-19 15:30:00
来源: 新华网
作者:袁慧晶
阅读量: 2927

  “长江口二号”沉船的打捞考古工作3月在上海正式开始。考古工作者初步探明,这艘清同治年间的贸易商船装载的货品中载有景德镇窑瓷器等精美文物。为此,新华社记者来到景德镇探寻当年孕育这批古瓷的窑址。

  景德镇因瓷设镇,因瓷而兴,因瓷闻名,在英文中,瓷器和中国是一个拼法。在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我们的瓷器与茶叶、丝绸是三大外销商品,具有全球影响力。

  在已公布的部分出水文物照片中,考古工作者发现,这批瓷器大部分属景德镇民窑所产。“虽被海水浸泡百年,却依然富有光泽,彰显了清中晚期景德镇高超的制瓷工艺水准。”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文博学院博士生导师、景德镇东方古陶瓷研究会执行会长曹建文说,与它们类似的大量瓷器在景德镇镇区的众多民窑窑址中多有发现。

  记者在景德镇落马桥窑址看到,清代晚期地层中有与沉船古瓷“同款”的寿字纹青花碗。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里出土的同类瓷器还包括豆青釉的盘碟、花卉纹的盘碗等。而作为明清时期“官搭民烧”和生产外销瓷的典型窑场,该民窑窑址的保护和利用已被纳入景德镇御窑厂申遗工作当中。

  “落马桥窑址是景德镇传统镇区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民窑窑址,从北宋后期沿用至今,在元代以及明代初期、后期都具有‘官搭民烧’的性质。”景德镇御窑博物院院长翁彦俊介绍说,综合不同文献记载,清中晚期的景德镇窑业生产规模依然庞大,同一时期有近两百座窑场,产品兼顾内销和外销。

  在首都博物馆馆藏的清道光年间青花御窑厂图瓷板上,当时以御窑厂为中心的景德镇,御窑厂围墙外的每一个冒着烟的烟囱,都代表着一个正在生产的民窑。翁彦俊说,在明清时期,御窑和民窑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不仅体现在物理空间上,还体现在产品的纹饰、制作技艺上,这也是景德镇民窑产品在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畅销的一大原因。

  至于沉船上的货品要销往哪里,曹建文推测,往南可销往东南沿海的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以及东南亚一带,如果往北的话则可销往山东、天津、东北以及朝鲜一带。据悉,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与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拟就该沉船的考古和研究开展进一步协作,以期在相关的陶瓷考古和科技史、陶瓷史、经济史等研究领域取得更多新成果。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