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木匠利用传统技艺智慧造出“清代建筑”

发布时间:2022-06-09 12:25:23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石洪宇
阅读量: 1970

62岁的胡平是吉林省吉林市的一位木匠。最近,他凭高超的技艺完成了一个清代建筑模型。

这个长2米、宽1.3米、高1.65米的“建筑”近乎从历史穿越而来。几万块木料全是榫卯结构,未使用一颗钉子,屋脊端坐着神兽,门窗可开关自如。

胡平说,这个清代“建筑”是其历时11年研究完成的,为了查找资料、材料、观察古代建筑细节,他曾“走遍五湖四海”。

胡平从小喜好画画和历史建筑,也接触过木雕手艺,初中时候便和二哥学会做木匠活。因对古建筑感兴趣,二哥请原吉林市木雕厂一位知名的古建筑老师傅教他。

1980年,胡平到吉林市木雕厂上班,工作之余,古代建筑书籍会放在案头,老师傅向他传授相关技巧。

后来,胡平经营一家木雕厂,每年都去广州参加交易会,将一些小动物造型的木雕制品出口到美国和欧洲等地区。此时,他也有机会前往北京、山西大同等地参观古建筑,获取制作灵感。

从2000年开始,胡平便在乡下的自家平房里潜心研究制作事宜。“我先后制作了3个古建筑模型。现在展示的这个是我从51岁开始制作的,也是最大的一个。”

在工作室里,胡平轻轻抚摸着这个有古旧色彩的模型。“材料用的非洲花梨木,木材本身随着时间的流逝,颜色逐渐加深,时间越长越有韵味。”

胡平认为,制作难度最大的地方是斗拱部分,每个斗拱有六七十块木料,且需要环环相扣。每块木料都需要打磨、测量和计算,每个细节都不能出错,否则就无法拼接组装。

胡平的骄傲在于模型与实物建筑的一致性非常高,反映出了清代建筑的风格和特色,他想将其送给女儿做传家宝。

“如果有机会可以拿出去展览,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这个榫卯工艺,它就有传承的价值。我要用自己的手艺,传递工匠智慧。”胡平说。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