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日前举办了首届蒲剧艺术周。戏剧艺术周并不罕见,然而蒲剧举办这样包罗丰富、意旨明确的艺术周,多年来尚属首次。纵观这次艺术周,有两个特点值得关注:一是蒲剧艺术的名家大家悉数云集、盛况空前;二是推动蒲剧艺术繁荣发展在各界获得广泛共识。
山西是元杂剧的故乡、梆子戏的重镇。山西戏曲文化之厚重、戏曲艺术之活跃,最典型地体现在晋南地区,包括临汾、运城两市。这两个地方是蒲剧最为昌盛的地方,人们听戏、看戏、学戏、说戏蔚然成风,戏曲文化深入田间地头、寻常巷陌,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道德、感情、审美,构成了地域文化的基础和支柱。即使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夸赞青衣武俊英的唱腔竟然可以说:“只要看苏三,苦累也心甘;宁走几十里,不能误《送女》。”正是老百姓浓厚热烈的喜爱,使得蒲剧艺术薪火相传、代不乏人、常演常青。
然而,正像整个戏曲界面临的时代挑战一样,蒲剧这个根深枝大的老剧种,长期以来也曾走在观众流失、市场萎缩、人才匮乏、创新无力的尴尬“囧途”。近年来,在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戏曲文化加大保护和扶持的政策激励下,在几代蒲剧艺术家同心协力的奋斗下,蒲剧艺术日渐活力迸发、精神抖擞。尽管如此,和京剧、昆曲、黄梅戏、秦腔、豫剧等大剧种相比,即使是和同根同源的兄弟剧种晋剧相比,蒲剧艺术无论在戏剧理念、审美品质,还是人才培养、剧目创编方面,都显得整体滞后和疲弱。
要继承和发扬好这样的文化瑰宝,最核心的就是让它继续深入地扎根在百姓生活中。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