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企业正积极开展全球化布局,通过优化全球资源配置、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加强海外市场拓展等探索中长期增长的新路径。在第二十五届投洽会发布的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活跃度指数显示,上半年,中企对外投资指数为142,处于高度活跃水平,其中的意愿指数和实际指数均指向较高的活跃度。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企“走出去”需重点关注化解哪些风险和挑战,来自澳洲会计师公会的专家在2025年服贸会上就此进行了详解。
“当前,全球市场的动荡局势和不确定性,尤其是贸易争端,在持续削弱消费者信心与商业前景信心的同时,还可能催生不公平的竞争机制,使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面临更多限制与阻力。”澳洲会计师公会会长兼董事会主席戴宾图教授指出,中企出海需要适应日益复杂的商业环境、日趋严苛的法规要求和不同市场间的文化差异等。
澳洲会计师公会2021—2022年度中国华北区委员会会长、天职国际首席合伙人邱靖之结合自身观察,重点从税务与财务两个维度分析了中企出海的痛点。
他认为,中企出海在税务层面需着力应对以下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各国税务监管框架升级下的合规调整压力。近年来,各国持续升级税务监管体系,尤其是中东、非洲等地区的税收政策多变。在此背景下,全球范围的违规处罚措施愈加严厉,进一步加剧了企业跨境经营的税务合规压力。
二是转移定价的风险持续加剧。一方面,全球众多税务机构正不断加强对转移定价的文档审查与质询监管,甚至明确要求企业提交主文档、地区文档和国别报告在内的全套资料,提高了企业转移定价的合规门槛;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的跨境业务往来日益频繁,资金、货物、技术、服务等资源的跨境流动更加密集,但许多企业在定价决策和合规文档准备方面仍显不足,可能引发避税嫌疑。
三是全球最低税率的推进带来的影响。随着经合组织推出的“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BEPS)2.0”框架下的支柱二规则的迅速落地,其所设定的15%全球最低税率将对利润水平较高且在低税率地区设有经营实体的中国企业带来重大影响。这类企业需重新构建税务测算模型,判断是否适用于该规则,并全面评估税负上升对整体运营架构和利润空间的潜在冲击。
在财务合规方面,“走出去”的中企普遍面临两个突出的挑战:其一,是不同地区会计准则差异所引发的财务报表编制难题。在相对统一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体系之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财务报告准则仍存在差异。随着全球化业务的拓展,中国企业可能存在不同地区需采用不同国别会计准则的情况,这些差异使企业在进行财务报表合并时,需要频繁处理不同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从而影响到对需要依据财务报表的经营决策进程。其二,是财务合规成本攀升与专业人才短缺的双重压力。一方面,随着跨境业务的扩展,企业须承担本地纳税申报、财务审计、信息披露等海外市场的合规成本。若对当地合规要求理解不深入、操作不规范,还可能导致重复工作,甚至面临罚款、业务限制等惩罚性措施,导致合规成本攀升;另一方面,具备境外财务合规能力的综合人才供给存在较大缺口。这类人才不仅要熟悉当地财税法规,还需具备双语沟通能力,能够克服语言与文化差异。这增加了企业海外财务团队的组建和管理难度,同时也推高了用工成本。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