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全球经贸舞台持续上演着魔幻剧情。就在这股“脱钩断链”的寒流中,决策层抛出一颗重磅炸弹: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战略升级,实则是深思熟虑的破局之道。
逆全球化浪潮中的主动突围
在逆全球化愈演愈烈的当下,《意见》的发布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来理解:
从外部来看,贸易摩擦极速升级,自贸区提升战略是中国应对“脱钩断链”的关键一招——通过主动对接CPTPP、DEPA 等高标准经贸规则,在数字贸易、竞争政策、国有企业等“边境后”领域突破制度瓶颈,为加入国际协定积累经验。
从内部来看,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传统要素驱动模式难以为继。自贸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过去十年成果斐然,但也面临 “中梗阻”问题,比如中央与地方改革协同不足、空间发展受限、服务贸易开放滞后等。此次《意见》提出“全产业链创新”“制度型开放”等关键词,本质是通过系统性改革激活要素流动,打通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升级的“任督二脉”。
从“物理开放”到“制度突围”
可以说,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堪称中国对外开放的“二次创业”。《意见》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政策加码层面,而是以系统集成的改革思维,为中国经济转型探路。
1、制度型开放:从“政策洼地”到“规则高地”
《意见》首次明确“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路线图,比如对标 CPTPP,要求国有企业在采购、补贴等领域与外资公平竞争。
这些措施直指国际经贸规则的“深水区”,例如海南试点“电影后期制作外资准入”,实质是在文化领域突破传统管制思维。
2、全产业链创新:从“单点突破”到“生态重构”
政策首次提出“鼓励全产业链集成创新”,具体表现为:(1)生物医药:建立研发用物品“白名单”;(2)新能源:允许高低硫燃料油混兑调和;(3)智能网联汽车:海南开展“车路云一体化”测试。
这种“产业链 + 创新链”的协同,本质是通过制度创新打破行业壁垒。
3、金融开放:从“管道扩容”到“生态优化”
政策在金融领域推出三大创新:一是扩大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允许企业自由调配境内外资金;二是新增液化天然气等特定品种,探索 “结算价授权”模式,提升人民币定价权;三是境外职业资格认可试点,允许港澳台医生在区内开设诊所,吸引国际高端人才。
这些措施将与“互换通”机制形成合力——截至2024年4月,“互换通”日均成交名义本金达120亿元,显示金融开放已进入“深水区”。
4、绿色低碳:从“政策引导”到“市场驱动”
政策将绿色发展融入制度设计,比如允许液化天然气作为国际航行船舶燃料享受保税政策;开展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汽车零部件翻新后关税减免,推动“资源 - 产品 - 再生资源”闭环。
这些举措既响应“双碳”目标,又通过市场化机制培育新增长点。
多个产业迎来制度红利
1、生物医药:从“仿制”到“创新”的跃迁
政策利好:研发用物品“白名单”、进口药品通关单豁免、跨境数据流动便利;
产业链影响:上游CRO企业将有望承接更多国际研发订单,下游创新药企加速全球化布局。
2、数字经济: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政策利好:数字贸易创新发展、电子票据应用、数字身份互认试点;
产业链影响:跨境电商将受益于“数据高速公路”,云计算企业可拓展国际市场。
3、绿色能源:从“传统”到“低碳”的转型
政策利好:LNG 保税政策、燃料油混兑调和、碳汇交易试点;
产业链影响:上游 LNG 运输船制造、中游加注服务、下游绿色航运形成产业闭环。
4、高端制造:从“代工”到“智造”的升级
政策利好:全产业链集成创新、智能网联汽车试点、民用无人机试验基地;
产业链影响:工业机器人、半导体设备、智能汽车将迎来技术突破。
5、现代服务业:从“短板”到“长板”的重塑
政策利好:境外职业资格认可、商事调解试点、离岸贸易支持;
产业链影响:金融科技、专业服务、文化创意加速国际化。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