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创新试验田”,更是“经济增长极” 黑河自贸片区:在高质量发展路上阔步前行

发布时间:2025-08-15 14:21:21
来源: 国际商报
阅读量: 155

“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道出了对外开放的重大意义。作为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建设自贸试验区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生动实践。

新时代以来,中国形成了由22个自贸试验区组成的“雁阵”,各方合力,效果集成,有效发挥了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目光北移,作为黑龙江自贸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黑河自贸片区自2019年9月17日成立至今,在近6年的时光里,紧紧围绕对外开放这一核心要义,以制度创新为发展引擎,积极布局“6+N”跨境产业集群。外贸兴、引资稳、环境优、企业旺,黑河自贸片区在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大路上阔步向前。

项目建设紧锣密鼓——

这就是“黑河自贸速度”

在位于桥头产业集聚区C地块的阿特兰特进口燕麦落地加工项目的厂区里,工程技术人员正紧张有序地调试着设备。这个占地面积3150平方米、总投资4500万元的项目,实施主体是今年5月才成立的黑河誉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从5月开始筹备,在黑河自贸片区的大力支持下,从选址到厂房交付进驻耗时5天,企业立项和注册等审批流程用时2天,设备的安装用了60天完成。8月8日,企业顺利完成全面试机,预计9月能够建成投产。”该公司负责人介绍,项目投产后,将具备日加工200吨、年产燕麦米6万吨的产能,预计实现工业产值1.2亿元、利润0.24亿元,缴纳税金0.1亿元,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动能。届时,来自俄罗斯的优质燕麦原材料将源源不断地运抵这里,经过脱壳、水热、切割、压片等先进的生产线加工后,摇身一变成为高品质的燕麦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市场。

5月筹备,8月试机,预计9月投产……紧凑的时间线不仅串起了一家大型企业从无到有、建成投产的故事,更鲜明地印证了“黑河自贸速度”,彰显出黑河自贸片区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

在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黑河自贸片区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在行政审批方面,通过“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使承接赋权审批时限整体压缩超50%。针对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痛点,聚焦流程再造,推出无偿代办、“标准地+承诺制”、并联审批等举措,将社会投资备案类项目从获得土地批准文件到开工审批总时限控制在4个工作日内,在施工许可办理阶段更是实现当日办结。此外,黑河自贸片区还成立了企业服务中心,组建项目审批“金管家”服务团队,构建“1+N”涉企服务模式,为重点项目提供全流程无偿代办服务。截至目前,该中心已为企业提供服务810次,服务重点项目21个,惠及企业525家。

在上述工作的发力显效下,黑河自贸片区众多重点项目建设齐头并进、捷报频传:东岱公司氦气进口项目正进行综合楼主体施工及外围收尾工作,年底前可运营;黑河自贸片区泽良食品加工项目已完成生产线安装,正进行生产车间改造;宝越推土机组装出口加工项目已完成基础施工,正进行生产车间钢结构框架施工;振荣公司进口俄罗斯LNG中转物流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进入试运营阶段;昆仑富鑫公司对俄能源仓储周转中心建设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核准、供地等前期准备,正推进安全评价和施工许可证办理,年底前可完成项目主体施工;黑河自贸片区低碳示范化改造项目已完成二公河园区孵化基地一期、桥头区互贸产业园、公路口岸互市贸易交易点厂房屋顶光伏板铺设……上述项目涵盖跨境索道、跨境物流枢纽、能源进口、能源仓储周转、低碳示范化改造、推土机组装出口加工等多个项目,对黑河自贸片区的产业升级、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了解到,今年前7个月,黑河自贸片区实际利用国内投资同比增长44.13%,实际利用外资84.25万美元,同比增长50.4%,两项指标均超过上年同期。

未来,随着这些项目陆续建成投产,黑河自贸片区将开启更加辉煌的发展篇章,在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发展成果可圈可点——

这就是“黑河自贸质量”

招商引资是检验自贸试验区发展质效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并不是一地高质量发展成果的全部。今年以来,黑河自贸片区在诸多领域均收获累累硕果——

年初以来,黑河自贸片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焦国家赋予的功能定位,积极推进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围绕市委全会和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任务目标,明确重点推进工作45项,挂牌推进,成效显著。

从对外贸易上看,今年1—6月,黑河自贸片区对外贸易高位增长,进出口总额完成211.95亿元,同比增长24.9%,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进口、出口、货物贸易“四项齐增”,并呈现出气体进口持续增长、跨境电商增长强劲、互市贸易创新发展、开放功能持续完善、跨境结算再创新高五大亮点。

以互市贸易创新发展为例,黑河自贸片区在黑龙江全省范围内率先与省互贸平台公司开展深入合作,推动黑河边民互市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落地,打造全省首个数字化赋能实验室,完成首单全流程测试;与海关、税务、银行、市场监管等部门深化协作,构建覆盖全链条、多维度的一体化协同监管体系;强化政策与平台的支撑作用,起草7项互市贸易制度性文件并经市联席会议通过;修订形成推动兴民富民创新发展促进政策,有效提振落地加工企业、边民合作社和边民参贸信心。互贸商品销售网络不断拓展,规划建设互贸选品中心和二级市场,已完成黑河誉谷生物科技公司及黑龙江泽良食品加工公司2家互贸落地加工企业备案。

从产业发展上看,今年前7个月,黑河自贸片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3%;全年共安排省市重点产业项目17个,年度计划投资8.7亿元。其中省级重点产业项目7个,年度计划投资4.3亿元;已开复工项目7个,开复工率100%。在跨境能源综合利用、跨境农林产品加工、现代物流、跨境装备制造、俄电替代等一系列重大产业领域,一大批重点项目纷纷取得积极进展。

值得一提的是,当地正围绕重点产业开展前瞻性研究。记者获悉,黑河正加快编制当地的“十五五”规划,储备138个项目,总投资800亿元,其中拟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项目5个,包括黑河综合保税区、黑河市化工产业园、中俄跨境经济合作产业园、黑河中俄口岸跨境物流枢纽建设项目、中俄跨境油气能源专用管道及中转罐区项目;拟纳入省级项目14个、市级项目119个。

从平台建设来看,黑河自贸片区全力打造以国有企业龙飞集团为载体的平台公司,持续深化“管委会+公司”改革,不断强化公司治理体系建设,发挥国有资本运营、产业投资、自贸试验区战略服务等功能,推动商业化转型发展。目前,公司治理体系逐步完善,机制改革进展顺利,服务保障能力增强,商业化运营初见成效,对外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

服务创新双轮驱动——

这就是“黑河自贸秘诀”

黑河自贸片区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多领域开花,与其自身持续用心服务、矢志不移创新有着直接关系。

从服务企业看,黑河自贸片区积极建立并完善服务机制。一是设立企业服务中心。该中心专项负责企业与投资主体诉求受理与跟踪解决,通过线上受理平台、精准包联企业、台账督办管理、绩效考评赋权等方式,提高助企纾困时效性与企业满意度。截至7月底,企业服务中心累计办结问题41项。二是强化存量贸工企业服务。与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建立业务联系,实时发布贸易资讯报告、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为贸易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政策及市场信息。针对企业提出的困难,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通过线上随时受理、线下定期走访掌握企业真实诉求,通过企业服务专班、首席服务员“一对一”等方式,推动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三是贴身服务签约投建主体。企业服务中心为每个签约落地项目提供“四个一”帮扶措施,即建立一份开工倒排工期表,召开一次项目推进例会,安排一名专属服务员,组织一次用工招聘活动。通过协调市场资源局、环保局、电力、消防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协同做好土地、水电、消防等要素配套,确保签约企业能够顺利开工建设或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为新落地投产企业制定长期成长扶持计划,提供包括省市政策申请及指导、产业链拓展资源推荐等服务,助力企业快速良性成长。

从制度创新上看,一是创新力度不断加大。黑河自贸片区4项创新案例参与自贸试验区国家级制度创新成果评选;征集第十批制度创新案例33个;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试点措施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要求,将77项复制推广任务分解到全市相关部门落实;做好落实国家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及迎检准备工作,完成提升战略落实方案及任务分解台账,完成国家深改委对提升战略的督查准备工作。二是营商环境整体持续优化。黑河口岸对俄能源仓储周转中心项目创新采用省级权限核准加速审批进程;发布《黑河自贸片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事项清单(2025年第一版)》,提升审批标准化、便利化水平。今年前6个月,新设企业456家、外资企业10家,外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20%。三是制度建设明显加强。结合审计巡查和市委巡视巡察整改,集中整章建制,制定完善《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黑河片区关于定向选调生购房补贴发放工作的细则》《黑河龙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对外投资合作管理暂行办法》《黑河自贸片区企业服务小程序运转工作机制》等制度14项,积极堵塞漏洞、整改问题,提升治理效能,保障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着眼未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对自贸试验区建设工作作出系统部署。业界专家表示,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将围绕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探索实施一系列引领性、开创性的改革创新举措,专业性强、覆盖面广,尤需注重系统设计、集成探索,形成制度创新合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自贸试验区在制度型开放水平、系统性改革成效、开放型经济质量方面实现全面提升。

蓝图已绘,目标在前,黑河自贸片区正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快马加鞭。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