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的突破”到“集群发展” 新疆自贸试验区贯通产业发展新“动脉”

发布时间:2025-11-06 10:38:44
来源: 国际商报
阅读量: 155

南航工程技术分公司新疆基地经理徐卫维最近正忙着为出差中亚多国做准备。此行,他与同事们将向多家航空公司展示飞机维修业务。这一切的起源,则要从新疆自贸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一次“零的突破”说起。

“今年1月,我们完成了首单格鲁吉亚航空保税维修业务。这是一场意料之外的机遇,也是意料之中的成功。”时至今日,谈及当时的情景,徐卫维的嘴角依然会轻轻上扬。

那是1月下旬的一个晚上,格鲁吉亚航空的一架飞机在乌鲁木齐机场突发故障,无法正常起飞。如派遣工程师赶赴中国维修,格鲁吉亚航空公司不仅要承担其费用,还可能陷入飞机至少1周无法使用的窘境。在得知消息后,徐卫维和基地的同事们迅速反应,仅用几个小时便排除了故障,帮格鲁吉亚航空公司解了“燃眉之急”。这就是“零的突破”的由来,也为后续承接更多维修业务订单拉开了序幕。

事实上,在航空保税维修业务落地之外,新疆自贸试验区作为中国西北沿边地区首个自贸试验区,自挂牌建设2年来,在产业集聚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日益显现,为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探索了新路径、注入了新活力。截至目前,新疆自贸试验区开放型特色产业体系已初具规模。

“全疆首个飞机保税维修暨公用型保税仓业务启用,成功完成全国首单航空器C检保税维修业务。国际保税航油加注业务也在乌鲁木齐成功落地,截至目前,累计加注航油11.3万余吨,服务航班超过7000架次,为企业节约燃油成本9377余万元。同时,我们还推进生物医药研发制造,加快建设维吾尔药业国际产业园、中药材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商务厅党组书记、新疆自贸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主任李轩介绍,通过产业发展和创新驱动,新疆自贸试验区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带动整体经济提质增效。

政策“金钥匙”撬动业务双“破冰”

今年6月,格鲁吉亚CAMEX航空旗下一架波音B737-800型货机在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开展C3级定检保税维修业务,维修工期7天。这是南航工程技术新疆基地承接的全疆首架飞机定检保税维修业务。该业务实现了新疆地区深度保税维修领域“零的突破”,推动新疆自贸试验区飞机保税维修业务向高技术含量领域进阶。

“过去,承接海外飞机维修业务时,我们常常面临进口航材关税高、通关慢、资金压力大等难题,国际竞争力受限。自贸试验区的设立,特别是保税监管模式的创新,为我们提供了破题的‘金钥匙’。”徐卫维告诉记者,在成本方面,因为享受了进口航材关税、增值税减免,报价更具吸引力;在效率方面,通关流程优化、审批提速,有力保障了飞机维修时效。目前,企业客户已扩展至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多国航空公司,业务类型也从航线维护拓展至定检深度维修。

不只飞机保税维修业务实现了“零的突破”。2024年6月,全疆首单国际航线航班保税航油加注业务在乌鲁木齐片区正式启动。该业务实现落地仅用时3个月,刷新了全国最快纪录。

据新疆自贸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区域内还成功建立了国内首个集原油进口、航油加注、出口监管为一体的全链条“一站式”海关监管体系,全国首次实现从原油进口到保税航油出口的全链条在同一省份内完成。

“保税航油加注业务有效加密了乌鲁木齐至中亚、西亚的国际货运航线,开辟了乌鲁木齐至中东及欧洲的国际货运航线,扩大了乌鲁木齐航空枢纽的国际货运规模。”该负责人介绍说,2024年,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完成国际货运吞吐量4.02万吨,同比增长486.8%。2025年前9个月,乌鲁木齐国际机场运营国际货运航线34条,较去年同期增加12条;完成国际货邮吞吐量7.95万吨,同比增长323.36%。2024年6月至2025年6月,乌鲁木齐国际机场运力增幅达715%,成为全球航空货运增速最快的机场。

创新“动力源”点燃产业集聚火

如果说飞机保税维修业务和保税航油加注业务的欣欣向荣是制度创新撬动了业务新模式的发力点,那么生物医药的日新月异则是制度创新激活了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走进位于新疆自贸试验区霍尔果斯片区的康臣药业(霍尔果斯)有限公司厂区,中成药的味道扑鼻而来,今年8月底投产的二期车间令公司的生产线更加热闹。

“二期车间的建设和投产之所以如此迅速,与自贸试验区给予的政策密不可分。”该公司副总经理郭雷告诉记者,康臣药业(霍尔果斯)有限公司是专注药品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科技中医药企业。新疆自贸试验区的政策组合拳让企业的研发底气更足、生产线马力更劲。“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监管理念,让企业可以心无旁骛地搞经营。综合监管和智慧监管减少了多头、重复检查,也让企业可以将精力集中于提升产品质量与扩大产能上。

郭雷所说的政策,正是霍尔果斯片区针对医药生产企业首创的“三合一”联合审评机制。该审评机制是将药品生产企业许可变更、GMP(“良好生产规范”)符合性检查及药品注册证书变更备案整合为“一次检查、多证联办”,有效破解了传统审批冗长、重复检查等痛点。该机制将审评时限压缩50%以上,使企业投产周期缩短30%,可为企业年均节省超百万元费用。截至目前,霍尔果斯片区已吸引5家生物医药企业落户、带动超20亿元投资,产业集群悄然“显影”。

布局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新疆实验室、支持医药产品开展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为重点的国际注册——这是《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赋予自贸试验区的使命。同时,承载着以科研带动产业、以科技创新带动自贸试验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积极与自贸试验区生物医药企业共同开展民族药创新药物的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协助新疆中药民族药国际注册,推进建设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策源地的重任,中国—乌兹别克斯坦新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

谈及中国—乌兹别克斯坦新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成立两年来的收获,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贺飞难掩脸上的笑容。他告诉记者,目前,已有4款新药临床批件转化至国内医药企业,5款药品获批乌兹别克斯坦药品注册批件,协助7款中药民族药在中亚国家获批药品注册进口批件。

“我们还为中亚国家培养了70余名留学生,在中亚建立和培育了一支对我国有深厚感情的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合作发表论文150余篇,授权国际专利6项。”贺飞认为,这些工作有利推动了新疆自贸试验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高质量创新发展。

引擎轰鸣处,药草亦生香。从一场“燃眉之急”的迅速化解,到一把政策“金钥匙”撬动飞机维修与航油加注的双重“破冰”;从一项“三合一”审评机制激活生物医药产业新发展,到一座联合实验室架起通往中亚的科技桥梁——这是新疆自贸试验区产业集聚的故事,也是新疆自贸人努力拼搏的故事,他们共同将制度的蓝图化为产业的丰碑。展望前路,一个更具活力、更富魅力的新疆自贸试验区正以其生动的实践向世界证明:中国开放的决心坚定不移,西部发展的未来不可限量。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